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理性看待山东事业单位改革对“铁饭碗”的影响 |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编辑 马小龙
2024-08-06 17:44
这次改革背后所映射出的一些社会心态,耐人寻味。

▲2023年12月,某地一公务员考试考点,考生查看考场信息。图/新华社


近日,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省属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经省政府批准转制为企业后,省属事业单位要正式行文解除其与编制内工作人员的人事关系,并在规定期限内核销相关人员的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这一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事业单位改革这些年一直在进行。此次山东印发的关于省属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原本未必有太大的信号意义,但还是引发了热议。


公开信息显示,早在2015年,山东就明确79家省属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要完成“事转企”;2019年,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又就省属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发文,指导部分省属事业单位转为国有企业或非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


这一次的《意见》,更多应该还是就此前改革所“遗留”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就具体内容看,其中主要是对转制单位工作人员人事劳动关系转换,转制后社会保险关系接续,转制单位编制内工作人员养老保险补贴等一系列配套问题作出说明。在此意义上,一些分析将这次的文件直接与10万人的“铁饭碗”挂钩,未免有点言过其实了。


需要厘清的一点是,事业单位分为不同的类型,它们在财政拨款、编制数量上都有明显区别。像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本身有着较强的“自收自支”特点。这类事业单位在全国范围很早也已经通过改革,对编制数量进行了精简。


也就是说,这类单位所占据的编制资源,本身就比较有限了,因此改革带来的综合影响,也并没那么大。所以,这一改革在短期内对“铁饭碗”的冲击,应该被理性看待。


但这则原本在体制内都没激起太多浪花的文件,却在网络舆论场引发如此大的关注和讨论,其背后所映射出的一些社会心态还是耐人寻味。


比如,这几年“考编热”升温,有关编制裁减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背后对应的,其实是不少年轻人把考公“上岸”当作第一求职选择的心理。


一些网友将事业单位改革和编制缩减形容为“晴天霹雳”,就是这种心态的典型流露。这里面,一些是已经“上岸”的人员担心好不容易取得的编制可能会“得而复失”,一些则是正处于“考公”路上的年轻人心忧自己“上岸”的机会更少了。


当然,从当前的现实看,因此责怪年轻人太“保守”,未必公允。毕竟,年轻人职业取向的变化,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息息相关。包括但不限于就业机会、对未来的预期等等因素,都会对年轻人的就业选择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当机构改革遇上“考编热”,更该被正视的是社会择业心态的变化及年轻人所面临的社会处境。


然而,无论如何,都不容否认的是,推进机构改革、严控编制数量,这是基于社会人口变化、财政负担压力,以及激发社会发展活力所需的大势所趋。像之前河南就已明确,省直层面原则上不再保留科级事业单位。前不久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也提出,稳妥推进人口小县机构优化,优化事业单位机构布局。


因此,一方面,整个社会都应对机构、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及编制资源的变化,有更多的理性认知和适应,并据此适调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在当前的就业压力之下,相关改革如何避免增加就业焦虑,防止被误读,也要重视做好配套的权益保障及政策讲解工作,为改革创造更好的社会大环境。


撰稿 / 闵萧(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王心

相关推荐
新闻8点见丨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连续第22年聚焦“三农”
时事
AI主持人播报“0失误”引关注,高校播音专业如何应对新挑战?
教育
新京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汤一原:变革,创造价值
第一看点
赫尔曼·布洛赫:必须找到“新的精神结合”的途径
文化
推动粮价保持合理水平,《决定》统筹建立粮食产销区横向补偿机制
时事
聘任制公务员:因“80万年薪”出圈,摸着石头过河
时事
看2024⑥|吴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明年将迎来关键时点
财经
新闻8点见丨神十七出征在即!主要任务公布;国家数据局正式挂牌
时事
这个6月,我们选出了16本好书
文化
最高法民二庭庭长林文学:运用法治手段为企业和企业家保驾护航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