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京港地铁特色“文化长廊”是如何炼成的?
京港地铁
2024-08-06 17:54
进入京港地铁阅读更多内容

近日,在京港地铁16号线国家图书馆站,饱含唐朝风韵的文化长廊吸引了往来的乘客。近年来,京港地铁在全力为乘客提供安全、优质出行服务的同时,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通过充分利用地铁车站空间资源,加强公益文化内容建设,以文化创新赋能公共空间,打造具有京港地铁特色的地铁文化,为乘客营造舒适愉悦的出行体验。

 

M地铁系列主题活动已推出近50期

 

2015年1月起,京港地铁启动了“M地铁”系列文化公益项目,京港地铁联合沿线权威机构,整合各方优势资源,陆续创新推出了“M地铁·图书馆”“M地铁·影廊”“M地铁·广播”和“M地铁·运动”等四个系列主题活动,共开展各类主题活动近50期,使地铁在实现交通运输工具功能的同时,为乘客在旅途中增加文化艺术体验。

 

“作为乘客,我们也很希望在贯通城市四面八方的地铁里,可以有更多体现城市文化元素的文艺作品出现,带给匆匆行走的人们一些出行获得感。”李童是一名地铁迷,对于首都地铁中具有代表性的展览、壁画和雕塑如数家珍。国家图书馆站的唐朝文化展推出时,他和同伴们特别到站“打卡”,当看到熟悉的杜甫、李白诗文集以及传世名画的仿制件时,他直言:“好像上了一节历史课。”

 

记者看到,在地铁16号线国家图书馆站设置的“这一站,唐朝”主题展览区中,除了展示诗歌、书画、著名书法作品的复制品外,还以实物形式展出了“新唐装”,生动展现了对唐代服饰审美的传承。此外,还特别设置了充满“仪式感”的互动区,乘客在此处拍照打卡,仿佛穿越时空,沉浸式感受唐代之韵。据悉,在唐朝文化展之前,这类独具特色的文化展览还有很多,如“寻美中国非遗”“寻文明印记”等主题展览,乘客在车站参观时,宛如置身博物馆,身临其境体验非遗之美,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随着新技术、新媒介形式的涌现,新媒体技术为提升地铁空间的体验赋予了新鲜血液,京港地铁在地铁文化的打造中也在不断引入新技术、新方法。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京港地铁联合新华社、宋庆龄青少年科技中心等共同举办了M地铁·影廊“时代少年 未来先锋”全国青少年用画笔描绘百年风华活动。利用MR技术将现实与虚拟世界进行融合,在地铁4号线国家图书馆站特别设立了“5G+MR”体验展,通过在现实世界叠加虚拟内容,打破传统空间限制,打造更加丰富的可视化环境,让地铁站厅化身书画长廊。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全龄友好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受到更广泛的关注,京港地铁还充分利用地铁空间,联合专业机构,在车站举办公益画展,邀请听障学生参与绘画创作,让地铁成为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从而构建起残障人士与社会沟通交流的桥梁,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大家给予残障人士更多的理解、关心与关注,共建和谐、友爱、共融的社会环境。

 

打造“文化长廊”,安全放在首位

 

首都轨道交通每日千万客流,在打造地铁文化长廊的同时,“安全”永远是不变的主题词。在每一期“M地铁”项目实施过程中,京港地铁始终关注安全,在不影响车站正常运营安全的基础上,综合车站空间位置、原有设施特点、客流情况等规划展览形式,确保展览既能容纳乘客短时间停留,也不影响乘客正常的行进路线。此外,在搭建艺术展览过程中,所用材质皆为阻燃、环保器材,展品与观众以高强度玻璃隔离,兼顾消防与节能,保障乘客安全。

 

在关注安全的基础上,京港地铁选择装修及周边与主题调性相呼应的车站作为展示空间,保持其风格与周边环境的有机融合。

 

以京港地铁16号线国家图书馆站为例,地铁16号线在设计上贯穿“古韵京廊”的理念。其中,国家图书馆站采用暖色基调,并装饰有传统中式纹样,以“万卷千章”为主题,与车站周边的文化氛围紧密结合、浑然一体。此外,该站客流群体以学生、文化从业者居多,对文化类公益活动接受度高,所以,将一些主题文化展设置在此站展示,与车站环境、乘客需求适配度更高。基于此,京港地铁在16号线国家图书馆站利用E口处空间,沿墙体和柱体布设展柜,所有外露物件均固定安装,将空间占用面积降至最低,在保障乘客安全、顺畅出行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在空间中营造文化艺术氛围。

 

京港地铁总经理刘追明表示,今年是京港地铁首线开通15周年,也是港铁通车45周年。多年来,京港地铁借鉴港铁经验,充分利用地铁空间,开展形式多样且具有人文气息的地铁文化公益项目,让公众能够在日常出行中感受城市文化,享受艺术的滋养。未来,京港地铁将持续发挥自身行业优势,联合沿线权威机构,以地铁车站为载体,进一步挖潜创新模式,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持续提升乘客出行体验。

 

来源:首都建设报

 

记者:马丹丹

 

摄影、摄像、后期:周宇杰

 

编辑:高 远

 

执行主编:周宇杰

 

主编:陈丽敏

 

来源:京港地铁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建设现场火热!雄安这个项目进度压茬推进
新京号
地铁也能换人民币,为“中国游中国购”添把火 | 新京报社论
观点
地铁口像棺材?公共建筑咋设计才能不“踩雷”|新京报快评
观点
北京国际电影节首次在通州上演“水上红毯”
北京
这周末,玩春天!北京图书市集支棱总攻略!
文化
权威发布|我市召开“相约五一·畅游东营”文旅促消费活动新闻发布会
新京号
哈密市市长:诚邀青年才俊到这个神奇又美丽的地方逐梦
时事
专访全国政协常委迟子建:亚冬会,让黑龙江干部更自信
政事儿
他把民族服饰送上时装周:这是几代人的审美积淀,我只是个搬运工
时事
北京社会大课堂创新实践教育基地“上新”,首批30家已开放
教育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