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28载扎根和田:北京援疆故事
新京报 记者 叶红梅 郭延冰 编辑 白爽
2024-07-31 14:56
今年,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安排资金32.7亿元,计划实施项目271个。

“免费的西瓜,都来尝一尝啊!”7月21日下午,游客密集的和田团城老街入口附近,摆了一张长桌和几把椅子,两个维吾尔族大叔一边切西瓜一边吆喝,游客纷纷凑过来,品尝独属于新疆的甜蜜。“这是街道的惠民活动,每天都有,大家可以来这儿消暑解渴。”

 

七年前,团城还是被称为“鸽子巷”的破旧脏乱之处。在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的支持下,“鸽子巷”摇身一变,成为和田城市会客厅、游客打卡地,街道上开起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商铺,惠民活动也如火如荼。

 

1996年至今,北京持续开展对新疆和田的援建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加大援疆力度,通过一个个优质项目,因地制宜促进和田经济发展、居民增收,带动教育提质,丰富文化供给。今年,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安排资金32.7亿元,计划实施项目271个。

 

棚户区变“花园式街区”

 

谢姆西凯麦尔·阿不都力买买提是一位家在团城的新疆姑娘,作为新上任的讲解员,她向游客讲述着这片街区的历史和特点,尽管表达上还有些生涩,但言辞间透露出对这片土地的喜爱格外真切。

 

2016年,北京市投资1.53亿元,对和田市团城进行了保护、住房、旅游、就业四位一体的改造,既传承保护了原有风貌,遵循了住地群众意愿,又让杂乱破旧的棚户区成为了花园式街区。

 

在这里,黄色“阿以旺”式特色民居透着少数民族的风情和古色古香的味道,此前棚户区里的鸽子和花鸟鱼等生意摊位不再,商户们在整洁的环境中打造出各色精致小店,售卖着游客喜爱的艾德莱斯绸、玉石和果干等特色产品,白鸽在空中自在盘旋,成为一景。

 

听闻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在北京打拼的谢姆西凯麦尔的父亲,携家人回到团城,出于对北京和中国传统建筑的喜爱,他设计打造了一间外观京味儿十足的玉石店,一家人在此安居乐业。

 

“我知道这里以前很老旧,环境特别差,大家的生活也很不方便,在北京援疆力量的支持下,现在这里变成了非常热闹的商业街区。”谢姆西凯麦尔今年24岁,她有些害羞,但很愿意与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分享街区的故事,这片变化巨大的土地也给了她力量,让她觉得未来一切皆有可能。

 

据了解,和田市团城改造项目将居住环境改造和商业紧密结合,项目受益人群约3000户,涉及1.5万人,平均每户面积约220平方米,其中商铺面积85平方米,商铺每年租金约5万元,保证了居民基本收入和贫困户脱贫。

 

此外,北京援疆还支持墨玉县北京纺织园区建设,累计投入援疆资金3.7亿元,建设标准化厂房13.2万平方米,同步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区、产业配套生活区、商业开发区,并配套医院、学校等服务设施,加快墨玉县城镇化进程,实现“以产促城”。


7月21日,两个小姑娘在和田团城整洁的街道上玩耍。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大漠里有“稻香村”

 

在和田县罕艾日克镇,一个名为“稻香村”的村庄也与北京颇有渊源。7月21日,32名来自北京少年宫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到这个村庄参观、写生。这是一处世外桃源般的地方,大片青色水稻长势喜人,玉米在阳光下生机勃勃,绿色的葡萄藤几乎覆盖了家家户户的小院,一串串青青紫紫的果实引人垂涎。

 

实际上,这里紧邻大漠,尽管有种水稻的传统,但稻田零散、产量不高,居民收入单一且微薄。近几年,在北京援疆资金的支持下,村里的农田水利设施、旅游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万亩沙漠水稻田的独特景观、7种水稻种植的产业主线已经形成。


村庄采取“一家一业”的经营模式,村民根据家庭特色开办餐饮店、民宿、商铺等,吸引外来游客体验。“我家原来是以务农为生,收入低还不稳定,现在土地流转了,我老公出去开大货车,我在家办民宿,每个月家庭收入超过一万元,比原来高多了。”“如意秀坊”民宿经营者帕提米·买提卡斯木说。


“我们通过打造差异化的业态,丰富村里的庭院经济,先把本地游客吸引过来,再辐射更广范围的游客,促进村民增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田县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北京援疆干部王峰告诉记者。


7月21日,北京少年宫的暑期采风班学生在和田“稻香村”写生。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稻香村”改造项目也是北京援疆的一个经典案例。项目自2021年5月启动,总投入5698.75万元。村里通过土地流转、专家团队示范等方式,推进水稻田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村民能从土地流转中获得租金收入。同时,稻香村在改造过程中结合实际,将村委会7套门面房进行租赁,实现村集体经济稳步增收4.7万元,现在全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8万元。而“稻香村”这个名字既是由万亩水稻田而来,也蕴含了村民对北京援疆的感谢。

 

和田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北京援疆大力提升种植业附加值,累计投入1.36亿元,持续支持“新疆和田国家农业科技园先导区”建设;支持建设农业大棚4280座,优选种植品种、改好土、育好苗、种进地,交给农户进行管理,引导当地农民改变传统农业种植理念和种植模式。由北京引进的13个玉米新品种在和田当地开展试验示范种植,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支持墨玉县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建设项目,提升果蔬冷链物流能力,延长种植业产业链,提升产业增加值,带动农牧民增收。


7月20日,北京援疆资金支持建设的和田“稻香村”。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和田第一所本科院校9月开学

 

“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根本在人,关键在教育。”北京援疆和田指挥部教师领队、援疆干部付兴锋表示,高等教育作为科技、人才、创新的交汇点,在区域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

 

今年9月,由北京援疆资金支持建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新疆和田学院将迎来首批新生。该校以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为基础设置本科,是和田第一所本科院校,填补了和田高等教育中本科高校的空白。记者在现场看到,校区面积很大,教学楼、宿舍楼、体育实验楼、文艺实验楼、医学实验楼、体育馆、图书馆等设施应有尽有、布局合理。

 

该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扎根和田、服务新疆、面向全国、辐射中亚,围绕国家和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学校建设为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地方性、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根据南疆特别是和田地区产业发展的需求,新疆和田学院今后开设的专业按照工科、农科、医科、文科4个组团为重点进行建设。

 

据介绍,2024年,教育厅批准该校招生计划11100人,其中本科1000人、专科10100人。首批设置本科专业6个,分别为思想政治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医学检验技术。

 

“截至目前,学校已招生近400人,首批学生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居多。此外,江苏省的计划名额已全部招满。”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学校新校区位于新疆和田县经济新区,2019年开始筹建,占地2468亩,分三期建设。北京对新校区的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截至目前,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已投入资金10.7亿元助力新校区建设,占一期二期建筑面积三分之一以上。按照计划,自2024年9月,来自北京8所高校的“组团式”援疆教师将在北京市教委的统筹指导下,来和田举行对口支援签约仪式。这将为学校高起点开局、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人才“组团式”援疆是北京援疆的一个重要举措。和田地区教育医疗硬件资源底子差、基础薄的问题逐步得以缓解,但人才队伍缺口大、能力弱的短板仍较为显著,北京积极发挥专业技术人才“传帮带”的作用,在医疗、教育、产业领域持续推进“组团式”援疆。

 

例如,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专家工程”,完善《“8+2”教育教学工作模式》等10余项管理制度,开展培训、讲座700多次,助力受援学校教师在各项比赛中获奖200余人次,惠及51万多名师生。56名援疆医生与当地136名医生开展“师带徒”,在和田地区传染病医院、昆玉市人民医院、和田地区妇幼保健院等开展“小组团”式医疗援建,累计培训当地医疗卫生人才3万余人次,送医下乡义诊等受益群众1.5万人次。


北京援疆资金支持建设的新疆和田学院。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京韵疆味”大戏落户和田

 

7月19日,在第十四届和田玉石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五星出东方》的舞剧片段点亮了夜晚,优美的舞蹈打动了现场观众,赢得阵阵掌声。

 

7月24日至25日,这一舞剧在和田影剧院驻场演出。《五星出东方》是由北京市委宣传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联合出品的舞剧,全剧以和田尼雅遗址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锦护臂为故事核心改编,铺展汉朝戍边将领和当地族群首领之间跌宕起伏的故事,是北京首次以新疆当地题材开展的大型舞台创作,获得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十七届文华奖。

 

“我们把《五星出东方》无偿授予和田地区新玉歌舞团演出,推动这一舞剧常态化驻演,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文艺精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北京援疆也先后投入近千万资金对和田影剧院进行舞台等方面的改造。”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和田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琚小红表示,“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走进这家影剧院,领略文化精品浸润人心的艺术魅力。”

 

实施和田地区影剧院舞台改造提升是大力实施文化润疆工程的举措之一。据介绍,2024年至2025年,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安排文化润疆项目资金10.39亿元,占北京援疆资金比例高达18.7%,资金投入规模、投入比例都是北京对口支援和田以来的最高水平。

 

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文化供给、促进文化交流、打造文化精品,大力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昆仑文化园、墨玉县体育馆、洛浦县图书馆等。同时,组织创作和田题材文艺精品,以“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培训和田文化团体及文化工作者,打造文化润疆主力军;支持洛浦文化艺术团等基层文化组织建设,大力培育民间艺人,形成基础文化宣传员。

 

7月20日,记者在和田影剧院看到,剧场内摆放着制作精美的海报,舞蹈演员们正在排练。

 

在《五星出东方》中出演春君的演员努尔比亚·木塔力甫正在钻研角色的舞蹈动作和情绪表达。她告诉记者,2021年4月,她曾与舞团其余8名演员一同前往北京学习,联合北京歌剧舞剧院排演《五星出东方》,北京歌剧舞剧院的演员们还曾来和田专程指导。

 

“我的提升特别大,特别是在情绪表达上。曾经我们跳舞一直是欢快的,笑容满面,但春君这个角色有一些哭的桥段,我不会表达,老师提示我说‘一旦站在舞台上,我就不是努尔比亚,而是春君’。”全身心融入角色,使努尔比亚的表演更上了一个层次。“能在家乡出演这个角色我非常自豪,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演绎让更多人知道锦护臂的来历和这背后的文化内涵。”

 

除了驻场演出,《五星出东方》也曾多次搬上和田多个县的舞台,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这是“京韵疆味”文化产品在和田地区的生动展演。

 

“北京援疆是援了硬件援软件,援了软件援全面。”琚小红说,今年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安排资金32.7亿元,计划实施项目271个,各类援建项目积极稳步推进,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做出了北京贡献。

 

新京报记者 叶红梅

编辑 白爽 校对 刘越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叶红梅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郭延冰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北京援疆故事|时事周刊

相关推荐
手拉手 共成长——海幼北京援疆教师的和田故事(二)
新京号
跨越千里 教育同行——海幼北京援疆教师的和田故事
新京号
京和手拉手 童心永相连——海幼北京援疆教师的和田故事(三)
新京号
“乐购和田·惠享生活”欢庆五一 和田市电子消费券震撼来袭!!
新京号
北京援疆支持 墨玉县开展群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展示评选活动
新京号
北京医疗援疆助力和田地区传染病医院内镜中心建设与发展
新京号
和田县工作队联合京和师生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
新京号
“种下石榴树 开出团结花” 和田市工作队党建活动促交流助发展
新京号
“京和同心·四校联动 同谱团结书香曲”系列主题活动启动
新京号
依托“小组团” 释放“大能量”——伊里其乡小组团援疆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