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新闻8点见丨中国队第三金!恭喜“玫瑰哥”谢瑜夺冠
新京报 编辑 魏玥
2024-07-28 19:52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7月28日,2024年巴黎奥运会男子10米气手枪决赛结束,中国选手谢瑜后来居上,以240.9环的成绩夺冠,中国代表团收获巴黎奥运会第3金。



巴黎奥运会男子10米气手枪比赛,中国射击队派出谢瑜、张博文出战,后者曾参加过东京奥运会。7月27日,张博文遗憾止步资格赛,决赛冲击奖牌的重任落在首次参加奥运会的谢瑜身上。相比于资格赛,男子10米气手枪决赛的赛制更为残酷,所有选手先击发10枪,从第11枪开始,每两枪淘汰一人,直至决出冠军。决赛进入淘汰环节后,谢瑜原本落后两位意大利选手,此后的名次不断变化,他最终以0.9环的优势夺冠。


1992年奥运会,王义夫获得男子10米气手枪冠军,首次登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1996年和2000年奥运会,王义夫连续获得男子10米气手枪亚军,直至2004年奥运会重夺该项目冠军。王义夫退役后,接力棒传到庞伟手中,2008年奥运会,庞伟获得男子10米气手枪冠军,2016年奥运会和东京奥运会,庞伟均获得该项目铜牌。7月28日,谢瑜复刻了王义夫、庞伟曾经的荣耀,让中国射击队时隔16年再获奥运会男子10米气手枪金牌。


2000年6月12日,谢瑜出生于贵州省毕节市,小学时参与过多项运动。直至2015年5月,他被家人送至毕节市体育运动学校接受训练和学习,与射击的缘分就此开始,“可能因为比较新鲜,第一次看到枪的时候,就有种兴奋感。”谢瑜15岁左右开始练习射击,在众多射击运动员中并不算早,不过他的进步有目共睹。在巴黎奥运会开始前,很少有人看好谢瑜能在男子10米气手枪比赛中脱颖而出,而他以“黑马”之姿一路闯进决赛,并在决赛中力克众多对手逆势夺冠。杭州亚运会结束后,谢瑜曾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他对射击运动的理解还是不够,“只能算是迈了一只脚,伸了个头进去,还在不停探索的状态。”登上巴黎奥运会最高领奖台后,他对射击的理解想必会更加深刻。阅读全文>>>


从北京到巴黎,点击查看更多奥运资讯>>>




48年前的7月28日,一场7.8级地震打破了河北唐山凌晨的寂静,几乎将这座拥有百万人口的重工业城市夷为平地。大地震后,唐山人民用“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创造了在废墟上重新崛起的奇迹。


唐山港。受访者供图


48年来,抗震精神已融入唐山人民的血液中,铸进唐山这座英雄城市的基因里。新的起点,唐山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聚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改革开放、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扎实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唐山篇章,努力把唐山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


盛夏时节,唐山港各个码头一派繁忙景象,一辆辆卡车往来穿梭,一艘艘货轮有序装卸。7月23日,满载着214标箱、来自河北、内蒙古、辽宁等地货物的吉鹏轮,从唐山港京唐港区出发,经过4天航行到达韩国釜山港,这是唐山港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唐山市坚持把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切入点,推动智能轨道交通、机器人、汽车及零部件三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宛如明镜的青龙泽、粉绿相间的荷花浦、999米长的爱情漫道……每当夜幕降临,龙泉湾上还会上演由国内顶级灯光设计团队打造的“水幕电影+音乐喷泉”综合表演。今年2月刚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唐山南湖·开滦旅游景区,仅今年“五一”,就接待游客近60万人次。然而,谁会想到,这里曾是开滦煤矿采煤沉降形成的废弃塌陷区,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变成一片废墟,垃圾遍地、污水四溢。


65岁的唐山“新市民”钟秉锐目睹了南湖景区的转变,也见证了唐山市的发展。“48年来,唐山不仅生态环境变好了,各种民生福利保障也在持续改善,我很自豪自己是唐山人。”钟秉锐如数家珍地说,转眼间,唐山大地震已过去近半个世纪,不屈不挠的唐山人民从废墟里站立,重建一座唐山新城。48年沧桑巨变,镌刻的是一座英雄城市凤凰涅槃的发展奇迹,更诠释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伟大力量。阅读全文>>>




著名学者、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开拓者、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乐黛云教授于7月27日逝世,享年九十三岁。


乐黛云在家中。


“生命应该燃烧起火焰而不只是冒烟”,这是乐黛云19岁时发表的第一篇书评的标题,晚年,她回顾自己的人生,仍然重复着这句年轻时激越的话语。她曾在激情燃烧的年月中随众高歌,也曾在暗夜棘从中跋涉求存。她立足于中国古老的土地上,目光跨越大洋。正因为她漫长的一生经历如此,观见如许,曾经失去许多,也曾获得许多。舞蹈有时,哀恸有时,历尽悲喜,所以她对人生,才有着如此深刻的体味。


因为她见惯了斗争与撕裂,所以她才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潭重新打捞起“和而不同”的古老理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和“道并行”是“不同”,“不相害”“不相悖”则是“和”。她欣赏庄子“太和万物”的理念,“各自孤立、不同的个体”能够“通过相互理解和尊重联结在一起,同时又保存着原有差异的不同个体所组成的群体”,以达到她所期望的“和谐”。尽管这美好的理想,也像从古至今的诸多理念一样,不免幻作水月,甚至在某些人口中笔下,成为沼泽中诱人深入的眩惑荧光,但她依然相信,“真诚的彼此欣赏、亲密的感情交流、相互的深切理解,思维的息息相通,以及坦率的语言表达”,虽从未谋面,仍然可以成就异国心灵之间的沟通。


乐黛云不仅是“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拓荒者”,在学科领域作出开创性贡献,也以其人格魅力和人生智慧,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关于乐黛云在学科研究中的贡献和人生经验中的智慧,我们采访了天津社科院研究员赵建永。阅读全文>>>




今天是第14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消除肝炎 积极行动”。


图/IC


夏季到来,烧烤摊上人声鼎沸,啤酒杯碰撞声此起彼伏。然而,频繁的烧烤和饮酒让我们的肝脏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与此同时,许多年轻人熬夜追剧、打游戏,这种生活方式正在让肝炎和肝病找上年轻人。数据显示,慢性嗜酒者近60%发生脂肪肝,20%至30%最终将发展为肝硬化,长期熬夜则容易血流量不足,加剧受损肝细胞的恶化,因此出现肝功能异常的几率比一般人更高。


一直以来,病毒性肝炎是全球和我国主要的卫生挑战,有数据显示,我国包括慢性肝炎、脂肪肝和肝硬化在内,慢性肝病患者人数可能超过4.47亿,以此计算,平均每3个人中就有一人身患慢性肝病。同时,病毒性肝炎是我国第三大传染病致死病因,肥胖、过量饮酒、药物滥用等都可能成为诱发肝病的因素。阅读全文>>>




一则优秀毕业生在毕业典礼发言中调侃学校为“牛马”的视频,引发关注,也上了热搜。学生可能只是想让自己的发言更轻松幽默一些,校长不该对此反应过度。


图/网络视频截图


据媒体查证,视频中的牛首一中是湖北襄阳樊城区的一所初中。针对此事,该校一名工作人员回应称,学生已毕业,学校也已与他和家长沟通,“没事了”。要注意的是,这不是一个“私人事件”,而是已经有了公共性,事关一名校长和一所学校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学生。针对舆论关切,学校当尽早做出更明确的回应。尤其是,校长的发言,以及当着全校同学的面把学生赶下台、没收其证书的处理,十分不妥当,既不尊重学生,也把授予优秀证书当成了儿戏。显然,这不是一名教育者应该有的行为。


从这名学生的发言看,他其实是很真诚的。虽然他把学校称为“牛马一中”,但也在发言中表达了对学校的不舍。他被评为优秀毕业生并代表毕业生发言,也表明他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巧借校名“牛首”化用了当前正流行的“牛马”梗。相对于一本正经又了无意趣的代表发言,学校也当容得下学生这样的幽默调侃。退一步讲,即便学生发言吐露的是学校真实情况,作为校长也应该感到愧疚。一个好的校长,尤其需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并从教育者角度进行回应,包括感谢这名同学的发言、理解学生的心声等,同样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化解现场尴尬,并加以正面引导。期待此事的最终结果,能充分体现出一名校长和一所学校该有的教育者姿态和风度。阅读全文>>>


编辑 魏玥 设计 许骁 校对 张彦君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