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南开大学携手中国人民大学举办2024国际货币论坛上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显示,中国继续担当世界经济和全球供应链向前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人民币国际使用水平保持历史高位,全球影响力进一步巩固,但也面临多重挑战。
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逐步转向常态,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推进制度型高水平金融开放,扎实提高人民币国际使用的广泛性和便利性。
人民币国际化仍面临多重挑战
“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于多个方面。”报告认为,中国持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提升人民币作为一种国际货币的“含金量”。中国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加快金融高水平开放步伐,促使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提质增速。同时,国际货币合作大踏步前进,为人民币国际使用搭建广阔的平台。而金融周期分化与波动下人民币融资功能增强,成为2023年人民币国际使用的高光亮点。
不过,人民币国际化仍然面临多重挑战。报告显示,国内经济基本面承压,外部地缘政治风险高企,人民币国际信心易受影响。原因主要是:疫情疤痕效应明显,经济增长的质量与速度还没有完全得到修复。而且在内外需求偏弱之外,我国还面临房地产行业风险、地方政府化债压力等国内突出问题,叠加全球资产避险情绪等问题,短期内都有可能削弱各方主体对人民币资产的信心和安全性判断。
报告还认为,收益率是核心决定要素,人民币资产端面临资本流出压力。由于中美利差倒挂,人民币资产收益率相对走低,特别是股票等人民币计价的风险资产价格下跌,使得投资职能的人民币国际使用面临挑战。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弱,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相对缓慢。这会影响全球人民币流动循环,对人民币国际化深度发展形成制约。
人民币国际化需从多个方向发力
报告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建设金融强国的必由之路。
报告建议,要抓住全球供应链重塑和国际货币金融变革的契机,紧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提高中国对世界经济复苏与发展的影响力和贡献度。同时,坚持以开放促合作,坚信“合作能够发展,发展可以共赢”。践行和平发展和多边主义,团结一切有生力量,构建包容、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全球供应链合作网络。
“努力提高中国金融体系对全球供应链的支持与保障力度,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增强供应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夯实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基础,以国际货币金融变革促进全球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出,我国还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供给体系,以金融创新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推动制定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全球标准,以高水平金融开放促进全球供应链互联互通。
此外,报告还建议,我国应运用区块链、大数据技术定制化供应链风险管理方案,构建政企协同的供应链保险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风险管理对供应链稳定的保障作用。同时提高CIPS对全球供应链合作伙伴的服务质效,更好支持“一带一路”、RCEP等重点区域的贸易投资活动。参与国际组织牵头的跨境支付标准研制工作,积极提供安全、便捷、可兼容的跨境支付服务。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编辑 白华兵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