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司法新规:在境外实施电诈时能与外界自由联络的,一般不属胁从犯
新京报 记者 行海洋 编辑 唐峥
2024-07-26 12:28

7月26日,最高检会同最高法、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司法办案中胁从犯认定等问题。


司法解释:嫌疑人辩称受胁迫的,应调查核实其提供的线索或材料


刑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意见》明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解在境外受胁迫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活动的,应当对其提供的线索或者材料进行调查核实,综合认定其是否属于刑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被胁迫参加犯罪”。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境外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活动期间,能够与外界保持自由联络,或者被胁迫后又积极主动实施犯罪的,一般不认定为胁从犯。


对于实施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的人员,主动或者经亲友劝说后回国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意见》明确“应当认定为自首,依法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依照法律规定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的,由主管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典型案例:虽受部分限制但积极主动实施犯罪,不应认定为胁从犯


在当天发布的典型案例中,2020年9月底,唐某某赴缅北地区,在明知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情况下,先后加入多个电信网络诈骗窝点,纠集、组织境内“跑分”人员和“卡农”,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转移资金提供帮助,其行为关联赵某文等60名被害人,涉案金额人民币173万余元。2023年7、8月间,唐某某知道自己被我国公安机关通缉,在诈骗窝点多次向其户籍所在地派出所民警表达回国自首意愿。2023年10月份,唐某某步行4日至云南省临沧市南伞口岸,入境时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


今年2月29日,山东省五莲县公安局以唐某某涉嫌诈骗罪移送五莲县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3月25日,五莲县人民检察院以唐某某犯诈骗罪起诉至五莲县人民法院。庭审期间,唐某某辩护人提出,唐某某在诈骗窝点被他人殴打,属于胁从犯,应当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检察机关认为,行为人以在窝点被他人殴打为由辩解属胁从犯的,应注意审查判断被殴打的原因系未能完成窝点要求的诈骗“业绩”还是拒绝实施诈骗活动。经审查,唐某某积极为诈骗活动提供帮助,在窝点具有一定的人身、通讯自由,所受体罚并未达到被胁迫参加犯罪的程度,不宜认定为胁从犯。


5月13日,五莲县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唐某某系自首,其在电诈窝点期间行动虽受部分限制,但所受限制系电诈窝点的管理要求,唐某某积极主动实施犯罪,不应认定为胁从犯,综合考虑其犯罪事实情节,以诈骗罪判处唐某某有期徒刑六年五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五万元。唐某某未上诉,判决已生效。


新京报记者 行海洋

编辑 唐峥 校对 王心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行海洋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依法惩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典型案例发布
第一看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