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郑建仙:代糖价格战会持续,创新不能松
新京报 记者 王思炀 编辑 郭铁
2024-07-23 15:48
郑建仙表示代糖与蔗糖不存在互相取代,经国家批准、按照规定范围、依据规定计量使用的代糖都是安全的。

代糖(甜味剂)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也出现供大于求、低价竞争等局面。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功能糖配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郑建仙近期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已是一些代糖种类的最大生产国,但缺乏原创品种,因此研发创新不能放松。产能过剩背景下,价格战预计还会持续,产业集中度将更加明显。未来代糖产业将朝着天然、营养、多功能的方向发展。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郑建仙。 受访者供图


代糖产能长期供大于求


新京报:近几年我国代糖产业增速迅猛,驱动因素是什么?


郑建仙:从生产看,我国食品工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代糖发展提供了基础。从成本看,蔗糖的不断涨价给代糖提供了更多市场机会。从消费看,国家自2017年起提倡“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叠加人们健康意识提升,对糖分摄入有了新认知,既想减糖又不想放弃口味需求,使得有甜味的代糖在更多食品中得到应用。同时,无糖饮料等食品通过营销让本来学术性的代糖名称被更多大众知晓,终端需求的增长进一步加速了产业发展。


新京报目前代糖产业竞争格局如何?


郑建仙:早在代糖概念走热前,行业就已是供大于求的局面。无糖饮料带火赤藓糖醇后,虽然需求被打开,但因形势太好,厂家接连跟风入局,供需关系依旧失衡。我国当前赤藓糖醇产能全球都用不完,其他代糖产能也不小,业内展开价格战,一些代糖价格暴跌。


现在的竞争格局是以价格取胜、以规模取胜、以科技取胜。从品种来看,市场份额较大的糖醇类如赤藓糖醇、木糖醇、麦芽糖醇等,非醇类如糖精、甜蜜素、安赛蜜、三氯蔗糖等,近十年呈现百花齐放状态,各有优缺点和存在价值。赤藓糖醇、三氯蔗糖等领域已出现在全球排名靠前的中国企业。


新京报:一些代糖如阿斯巴甜等受到争议,代糖安全性究竟如何?


郑建仙:食品添加剂不是洪水猛兽,合法合规使用对食品工业有促进作用。无论是出于消费者对健康的追求,还是厂家对成本的考虑,代糖都有存在价值。现在大家对代糖的多种看法主要是基于立场的不同。实际上,凡是经国家批准、按照规定范围、依据规定计量使用的代糖,都是安全的,消费者不必过于恐慌。


代糖与蔗糖不存在互相取代


新京报:我国代糖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如何?


郑建仙:目前我国是全球阿斯巴甜、赤藓糖醇最大生产国,很大程度上是以低价打下的市场,从研发角度上还不算走在前列。国内代糖企业多是沿用国外的品种、生产技术,进一步吸收和提高,但没有原创品种。这并不涉及“卡脖子”或侵权问题,市面上流行的代糖品种专利多已过期,是通用的。


新京报:我国代糖产业发展还存在哪些瓶颈?


郑建仙:一方面,代糖质量仍有提升空间。国内一些代糖品种与国外存在细微差距,只是在市场竞争中因为价格优势被忽略不计。虽然我们占据了更多市场,但技术研发和创新不能放松,要持续提高国内代糖品质。另一方面,代糖应用范围有待扩大。食品添加剂最终是通过食品带给消费者,只有通过食品工业的发展让代糖在更多食品中得到应用,才能打开更大的市场。


新京报:如何看待代糖发展趋势?


郑建仙:首先要明确,糖工业是各类产品长期并存发展,各有各的生存空间,不存在代糖取代蔗糖,也不存在蔗糖取代代糖。其次,企业尚未开足马力生产的情况下,代糖就已产能过剩,预计价格战仍会持续一段时间,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更多细分品种将出现寡头企业。


未来代糖产业一定是朝着天然、营养、多功能的方向发展。目前天然代糖也有一些不足,如略有苦涩感、入口后甜味出现较慢,以及因从植物中提取,受上游农业影响较大、成本偏高等。目前业内比较流行复配技术,即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天然代糖或人工代糖复合使用,以综合成本和甜味需求。


新京报记者 王思炀

编辑 郭铁

校对 柳宝庆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王思炀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专题

透视代糖:新京报2024代糖产业及无糖饮料发展报告

相关推荐
中秋“硬通货”:月饼内卷成风、食安风波不断,有月饼毛利超五成
财经
“塑化剂”风波背后的行业协会魅影
财经
糖酒会问答 | 十个观展者的春糖感受,产品和行业有哪些变化?
酒业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