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2024年园区行活动正式启动
新京报 记者 杨菲菲 编辑 缪晨霞
2024-07-17 21:56
即日起至今年年底,23所在京高校的师生将通过不同的活动“进驻”文化产业园区,在感受新时代首都文化发展活力和独特魅力的同时,为推动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走进元宇宙数字创新体验综合体,在光影展等特色场景中感受科技的魅力;走进三高炉40米平台,沉浸式体验主题秀场……7月17日下午,北京首钢文化产业园热闹非凡,一群特殊的“打卡者”——来自北大、清华等23所首都高校的师生在园区里尽情游览。


当天,由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主办,市委网信办、新京报社等单位承办的“‘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2024年园区行活动正式启动。即日起至今年年底,23所在京高校的师生将通过不同的活动“进驻”文化产业园区,在感受新时代首都文化发展活力和独特魅力的同时,为推动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启动仪式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电影局局长霍志静表示,北京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7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11.3%。同时,北京有92所高校、百万大学生。园区行活动的开展,既是回应高校师生文化需求、以北京优质文化资源助力人才培养的实际行动,又是发挥高校学科和人才优势、促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有力举措,“希望本次‘园区行’活动,让更多高校师生关注了解文化产业,感受文化发展活力,增强参与首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热情和积极性,为园区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增强园区创新发展活力。”


7月17日下午,“‘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2024年园区行活动正式启动,高校师生在展板前合影留念。主办方供图


“导师团”将率“小助教”进园区开展调研


高校教师们定期走进园区,为园区发展提供专业指导;学生们也变成“园区体验官”,利用专业所学,在园区提供的相关岗位进行实践……未来,一项项丰富的活动将让高校师生沉浸式感受文化产业园区。


7月17日,在2024年园区行活动中,大学生们以“园区体验官”的身份在首钢文化产业园参观。主办方供图


记者了解到,2024年园区行活动包括“导师助教进园区”“最美园区体验行”“我为园区献一策”三项活动。其中,“导师助教进园区”项目,将邀请20位来自高校文化产业方向的专家学者组成“园区导师团”,定期到园区开展调研指导和专项服务,对园区建设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为园区运营管理机构提供专业指导。


7月17日,2024年园区行活动聘请了20位来自高校文化产业方向的专家学者组成“园区导师团”,主办方为导师代表颁发证书。主办方供图。


当天,“园区导师团”名单正式公布。记者看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向勇再次成为“园区行”活动的导师。


作为“过来人”,向勇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他提到,首先要对文化产业园区做深入的调研,结合研究方向梳理出感兴趣的问题,“园区的功能非常综合、全面,所以前期我们就要找准自己研究的关键问题。”其次,要真调研,虽然调研主要在暑假完成,没有办法完成一年四季的观察,但可以结合平时、周末、主题日等不同的节点做深入调研,“这样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论,以及前期的问题梳理,变成实际的可研究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此外,在成果表达上,向勇建议要尽量多元化,“对园区而言,我们要提出一些针对性比较强的发展建议、调查报告等,同时也要在学术上对学生做一些方法论上的指导。”


当天,“园区导师团”成员之一、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江红用一组数据展示了该校参与2023年“园区行”活动的成果:四次集中调研,近三百人次走入园区,8名“园区小助教”分别赴对口园区实习,“一次次行走,一次次建言,让中传学子对北京文化产业园区有了深刻的感受,也更体悟到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文化强国建设的责任使命。”


对于即将开展的2024年“园区行”活动,刘江红表示,中传师生将继续结合高等教育规律和园区发展需求,持续推动活动走深走实,依托“园区行”机制,立足“专业教育”,将更多有利于园区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措施落地,让青年学子成为推动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青春力量。


同时,招募文化产业、城市规划、新闻传播、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学生成为“园区小助教”,在“园区导师团”的带领下,围绕园区转型升级、产业链建设、文化空间建设、公共服务优化、品牌传播等领域,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并形成调研报告。“园区小助教”也可进入园区实习,深入了解园区经营发展情况,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7月17日,大学生们在首钢文化产业园参观,并不时交流。主办方供图


“最美园区体验行”项目面向所有参与高校的大学生,经选拔,大学生们可以“园区体验官”的身份,到文化产业园区参加文化体验活动。值得一提的是,主办方今年还策划了10余场最美园区主题日,设置了120个园区实践岗位,精心准备了39个重点活动和打卡点位,为参与活动的高校师生发放享有专属权益的“园区护照”,学生可凭其免费或优惠参与相关活动、获得特色印章,根据体验心得撰写实践感悟或园区寄语。


“我为园区献一策”项目采用“揭榜挂帅”模式,园区运营管理机构结合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发展中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提出重点调研题目;学生根据专业特长和研究兴趣,从重点调研题目中选择课题,或另选其他与园区建设发展相关的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并形成调研报告。


扩大活动覆盖面,参与高校和园区数量增多


记者了解到,这是继2023年首次启动“‘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园区行活动后,北京再次启动园区行活动。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拓展原则,在去年开展活动的基础上,今年的活动规模及内容,都进一步丰富提升。参与单位由去年的7所高校、7家园区拓展到今年的23所高校、10家园区。


今年参与园区行活动的高校涵盖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


undefined

7月17日,大学生们头戴VR眼镜体验元宇宙世界。主办方供图


“从2020、2022到2024,从工业产业园更新、到见证北京双奥之旅、再到如今文化产业蓬勃发展,首钢园一直在向文化、科技产业相融合的城市复兴新地标迈进。”第三次来到首钢园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牛心苗提到,首钢园的发展是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缩影,为首都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增强文化产业园区创新发展活力成为新的命题,作为青年学生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活动。


在牛心苗看来,所有探索与思考都建立在对现状的准确认知之上,“做一个好的观察者,是我们参与活动的第一个目标。而深度参与到策划、体验、运营等多个维度,与园区一起探索,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是我们最终的愿景。”


像牛心苗一样,很多首都大学生都期待在园区行活动中获得更多成长。“园区行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的盛会,提供了一个深度沉浸多元园区生态的绝佳契机,同时也是个人学术素养与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北京大学艺术学院2021级本科生杨星竹期待借此活动,接触到最新的学术动态、技术进展与产业生态,为自己未来的学术研究积淀新的灵感,同时在学习调研中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和文化。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王彩媛的研究方向是文化遗产旅游,希望能在首钢找到数字化赋能工业文化遗产的更多灵感,“今年6月中旬我们班做课堂调研的时候来过这里,当时我们还在下沉广场做了分享,讨论了首钢的物理空间建造。今天再次来到这里,特别想更多了解首钢园区在数字化方面的探索,有机会的话以后还想在这里实习。”


北方工业大学大二学生裴雨萱告诉记者,自己在高中的时候就听老师介绍过首钢园区,一直想要来元宇宙数字创新体验综合体等地参观,“我特别喜欢这里的文创产品,我之前在学校也设计过书签之类的文创产品,这次就借机多看看首钢的文创产品,学习它们的设计思路。”


不只是首钢文化产业园。北京文化产业园区众多,仅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就有百余家。今年向高校师生“敞开大门”的文化产业园区增至10家,分别是798艺术区、751园区、首创·郎园Station、中关村软件园、星光影视园、十月星吧广场、首钢文化产业园、隆福寺文创园、北京天桥演艺区、E9区创新工场。


7月17日,参与今年园区行活动的10家文化产业园区获颁“2024年园区行实践基地”。主办方供图


每个文化产业园区都独具魅力。比如,首钢文化产业园具有山、水、冬奥、科幻、工业遗存独特文化资源禀赋,园区内重点培育文化、科幻、互联网3.0、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产业,打造文化、科技、体育跨界融合业态,聚集一批龙头、优质企业落地,已入驻企业370余家,文化科技类企业占比超70%。园区举办了2022北京冬奥会、北京文化论坛、西山永定河文化节等重大文化活动,正在建设成为文化、科技产业相融合,“一起向未来”的城市复兴新地标。


星光影视园是2023年度北京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配合制作了星光大道、B站跨年夜、乐队的夏天等一大批高质量视听节目。园区构建5G、4K/8K、AI、云计算、虚拟制作等高新技术应用场景,以XR虚拟制作协同创新平台和5G+超高清远程制作中心为核心,向数字视听产业集群全面转型升级。


北京天桥演艺区位于南中轴西侧,是首都历史文化名城及中轴线沿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聚集了包括天桥艺术中心、天桥剧场、湖广会馆、梨园剧场、德云社、工人俱乐部等十几处文艺演出场所,成为北京市演艺设施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当天,参与今年园区行活动的10家文化产业园区也正式成为“2024年园区行实践基地”。作为实践基地,10家文化产业园区将为大学生们提供战略发展、运营管理、品牌传播等部门的实习岗位,学生可进行为期1至3个月的岗位实践,深入了解园区经营发展情况,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杨许丽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杨菲菲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京”彩文化·青春绽放 2024园区行等你来

相关推荐
瓜甜夏日!第37届大兴西瓜节 超强攻略来袭——
新京号
2025新时代大美青春校园歌曲大会今起报名 第十一届北京沙河高教园区文化交流月开幕
北京
2025年“‘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启动,33所高校参与
教育
北京牡丹文化节设17个特色展区,展示超800个牡丹品种
北京
首届“北京博物馆季”来了,将推出展览月、科技月、文创月等
北京
希望你,读懂芜湖的这份深情!
新京号
延庆发布春日打卡攻略,花海景观全域绽放
北京
企业出题师生答,北京第四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新增产业应用赛事
教育
两年来,超百万观众走进西单胡同里的旧址,感受红色文化
北京
今年北京将创新推动“理论+百姓+文艺”特色宣讲推广普及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