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首次全面体检有哪些发现?专家解读
新华社 原作者 高敬
2024-07-11 07:21

据新华社消息,生态环境部10日举行《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媒体吹风会,与会专家就报告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2024年5月至6月,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环境部珠江南海局监测与科研中心等单位成立专业化调查队,系统开展了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现场调查,并联合广西大学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等,对历年来的黄岩岛海域相关科考调查和研究成果、卫星遥感调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林奎介绍,这次现场调查是在总结历次调查研究成果基础上,对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的第一次全面体检。


他表示,这次特别针对黄岩岛海域各环境介质中是否存在氰化物的残留开展了深入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黄岩岛及周边海域海水、沉积物和鱼类体内均未检出氰化物。本次调查过程中,调查队员在全部航程和调查点位都没有发现使用氰化物毒鱼等非法捕捞活动。


“但同时我们也关注到,类似氰化物毒鱼等破坏性渔业活动对南海珊瑚礁生态系统可能仍然是一个潜在威胁。”他说,希望南海各周边国家的渔民都不要使用氰化物毒鱼,或者开展其他破坏性渔业活动,大家一起努力,共同保护好南海宝贵的海洋生物资源和敏感脆弱的珊瑚礁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杨静介绍,黄岩岛海域不仅生态环境状况好,而且继续呈现出向好发展的态势。海洋环境质量优,水质稳中向好。同时,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发育态势良好。


她介绍,本次调查黄岩岛活珊瑚平均覆盖度为28.6%,较2015年有明显增长,造礁石珊瑚物种数量也是黄岩岛海域有调查记录以来最丰富的一次。同时,黄岩岛海域珊瑚幼体补充量充足,且通过卫星遥感调查发现,自2012年至今,黄岩岛珊瑚礁的礁体面积呈增长趋势。黄岩岛海域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礁栖鱼类、砗磲、壳状珊瑚藻、海葵等主要关键生态类群在本次调查中均有发现。


“黄岩岛海域整体是一个生机勃勃、健康发育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为各种海洋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和繁衍场所。”她说。


杨静说,与世界上著名的珊瑚礁——大堡礁相比,黄岩岛珊瑚礁的生态状况也可以相媲美。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发布的2023年大堡礁活珊瑚平均覆盖度最高的北部、南部在35%左右,而本次黄岩岛东北部活珊瑚覆盖度高达37.1%。黄岩岛珊瑚礁生态系统在整个印度-太平洋珊瑚礁区系中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


广西大学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教授余克服介绍,黄岩岛珊瑚礁面临的主要压力和威胁是全球变暖、海水温度升高所带来的热胁迫压力。


据他介绍,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温度升高,引起了珊瑚白化和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退化。现场调查和研究发现,今年4月以来,黄岩岛海域的热累积效应比往年同期已有明显升高,今年黄岩岛珊瑚礁生态系统面临的热胁迫压力可能更大一些。因此,今年夏季黄岩岛珊瑚可能会出现热白化的风险。


余克服表示,从调查和研究的结果来看,黄岩岛的珊瑚练就了一身抵抗高温胁迫的“好本领”,具备了较好的热适应性。因此,专家认为,一定程度的海表温度升高和热累积效应,对黄岩岛海域造礁珊瑚的白化影响是有限的。


报告指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有关部门及科研机构长期在黄岩岛海域开展科考调查与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现场调查数据资料和系列研究成果。


与会专家表示,黄岩岛是我国南海唯一的大洋型环礁,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科研工作者也将持续开展相关调查研究,为更好地保护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编辑 陈艳婷

来源:新华社
相关推荐
权威发布|我市召开2025年“安全生产月”开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新京号
陈忠平:用“社会网络”重绘海外华人的历史图谱
文化
一周碳要闻: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碳报第137期)
财经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新闻8点见丨刷医保买华为手表遇叫停;谁在以DeepSeek之名赚钱
时事
央媒聚焦!在雄安,“读”未来
新京号
一周碳要闻:跳出颜色桎梏,氢能迎来新机(碳报第129期)
财经
一周碳要闻:海上风电走向深远海(碳报第128期)
财经
新机构落地、医联体建立、两赛事开赛…雄安又有新消息!
新京号
新闻8点见丨明晨出征,神十九瞄准明日4时27分发射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