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6日小暑。作为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小暑的到来,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启炎热模式,此时也是全年降水最多的时期,有时可能出现大暴雨、雷击等现象。民谚称“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正是对全年最闷热气候的生动描述。暑湿交蒸时节,人们该如何调理养生,安然度夏?
夜卧早起、饮食避免油腻
小暑时节,自然界的温热之气逐渐攀升,昼长夜短,此时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趋势,“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徐翠建议,中午可以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精力,防止劳累。
“天气闷热,人们往往喜欢整夜开空调。”徐翠表示,消暑纳凉应注意室内外温差,避免长时间空调直吹,正所谓“夏夜避风如避剑”,夜晚人体更容易受到风寒邪气侵袭,应格外注意。
徐翠认为,夏季运动应遵循“少动多静”的原则,可以在早晨或傍晚进行舒适和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慢跑、八段锦等,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否则伤津耗气,损伤阳气。
“小暑时节多湿邪,湿易困脾,人们容易出现厌食,纳差。”徐翠提醒,此时饮食宜清淡,避免油腻、辛辣和生冷食物损伤脾胃,更要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以防病菌感染。
此时气候炎热,徐翠推荐药食同源的食物,如薏仁米、莲子、冬瓜、赤小豆,可以健脾祛湿,也可以配合清热解毒的食物,如金银花、菊花、薄荷、荷叶等泡水代茶饮,多吃西瓜、藕、绿豆芽、黄瓜等蔬果,可以清解暑热。
艾灸四穴位温阳散寒
小暑节气是一年中气温升高、湿气最明显的时期,此时进行艾灸有助于温阳散寒,祛湿健脾。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二七园区妇科住院医师易莎介绍,常用的艾灸穴位包括关元穴、中脘穴、神阙穴、命门穴。
具体而言,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艾灸此穴可以补肾培元;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艾灸此穴可以调理脾胃;神阙穴即肚脐,艾灸此穴可培元固本,调理肠胃;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有助于补肾壮阳。
使用艾条或艾绒进行温和灸,每个穴位灸30-40分钟,艾灸时应注意保持适当距离,避免烫伤。易莎提醒,女性经期不宜艾灸,过饥、过饱不宜艾灸。
此外,易莎指出,“暑湿交蒸,女性尤需注意经期的保健卫生。”女性经期应注意避免空调、风扇等久吹、直吹,以免受凉导致痛经和经期延长;同时注意不贪食冷饮,不洗冷水浴,以免加重痛经,甚至导致闭经。
天气炎热,加之工作压力大,容易引起焦躁情绪,经期女性更容易出现烦躁不安、情绪波动大的情况,建议女性在该时节做好心理调适,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翟永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