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何以中国|考古实现多个“首次”,路县故城揭开通州建城史
新京报 记者 展圣洁 编辑 王慧斐
2024-07-06 08:55

路县故城位于通州区潞城镇古城村,作为目前所知通州地区最早且唯一的秦汉时期城池,将通州的建城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

 

据史料记载,路县始建于西汉,属渔阳郡;王莽改路县为通路亭,隶属于通路郡;东汉恢复西汉旧称,但改“路”为“潞”,始称潞县。该城址就是两汉时期路(潞)县的治所。

 

在路县故城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孙勐看来,不论是路县,还是后来因运河兴盛的通州古城,都体现了人类文明的一脉相承。

 

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2016年,孙勐和他的考古队在通州区潞城镇古城村的地块上打下第一个探孔。此后,一座汉代县级城址被层层揭露,并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8年来,路县故城的发掘一直在持续。“目前已基本推断出路县故城城址的位置、形制、规模、功能等,出土陶器、铜器、玉石器等千余件不同种类的实用器以及大量动物、植物遗存等,为了解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具体状况提供了契机。”孙勐说。

 

此前发掘主要集中在城郊遗址区,这两年主要发掘城内,房址会更加密集。

 

“水井的发现较为突出。”孙勐介绍,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200多座水井,有土井、木井、砖井等,部分出土陶罐。在他看来,两汉时期水井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分布密集,若与房址数量和空间位置对应来看,这些水井除了供给饮用,还应与满足手工业生产需求有关。

 

在这座古城内,考古人员实现了多个“首次”。如路县故城城郊遗址东汉水井中发现的木、竹简牍及植物考古发现的水稻,在北京地区均属首次。

 

东汉时期水稻的发现,充分说明了通州在东汉时期水网纵横、适宜种植水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东汉时期“路县”改称“潞县”。“受保存环境、条件的限制,木简、木牍在北京的遗址中出土十分难得。”孙勐表示。

 

此外,考古人员在城郊遗址区东南部清理出了一处西汉时期制陶遗址,首次明确了北京地区汉代城市手工业遗存的遗迹组合,也是北京地区首次大规模发现两汉时期手工业遗存。

 

2021年9月14日,路县故城遗址公园设置的模拟考古体验区。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记者:展圣洁

编辑:白爽

校对:刘越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展圣洁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开颅手术实证、再现取水场景,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今起开放
北京
路县故城遗址公园试运行开放,这座“无界公园”怎么逛?
北京
二十年行走长城:记录横亘2500公里的长城人文故事
新京号
二十年行走长城:记录横亘2500公里的长城人文故事
新京号
对话“看·见殷商”策展人:用“显眼包”文物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北京
第十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乐山展演月落幕,央地携手开启戏剧新篇
娱乐
探访琉璃河遗址 | 考古负责人揭秘最初北京“六环”发现过程
北京
“北京的敦煌”云居寺,测绘有了新发现
北京
标注城市文明新高度
新京号
破解“大城市病”,北京做对了什么?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