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李炎
李炎:
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市政府副市长王秀凤,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锋,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三级调研员张纯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娟,东营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李庆华,介绍东营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王秀凤副市长讲解三年行动计划的起草背景、原则及主要内容。
市政府副市长 王秀凤
王秀凤: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首先,对各位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对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对我市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养老既是人生大事、家中要事,也是社会大事、国之大者,涉及千万家庭幸福和百姓福祉。去年以来,为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快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相继印发《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山东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未来3年成为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截至2023年底,东营市户籍人口197.79万人(常住人口220.6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46.95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3.72%,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35年,全市老龄化率将达到30%以上,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养老工作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和紧迫。为推动全市养老服务巩固优势、提档升级,按照上级部署,结合东营实际,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市政府办公室于2024年6月19日印发《东营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一、坚持系统谋划,强化三个指标约束
《三年行动计划》总的目标是坚持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以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健全长期照护体系、大力发展普惠养老为重点,精准对接广大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推动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全面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养老服务立法,培育黄河口生态旅居养老目的地,增进民生福祉,让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具体设定了三方面指标:
一是“设施扩量”。2026年年底前分层分类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基本形成“县级综合养老服务机构+乡镇(街道)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站点+家庭养老床位”四位一体、有效衔接的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保持在75%以上,乡镇(街道)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达到100%。
二是“服务提质”。2026年年底前养老服务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到90%以上,每百张养老机构床位配备社会工作者达到1名以上,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保持在100%,医养康养服务深度融合,养老机构入住率、与老年人需求匹配度和专业服务能力有明显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规范化发展。
三是“发展增能”。2026年年底前养老与相关行业加快融合发展,形成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知名品牌,高品质养老服务吸引力逐步增强,每个县区至少培育发展1个产业链条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养老服务龙头企业。
二、坚持项目引领,推动实施七大行动
按照市委、市政府“四个高”“两个高于”总体要求,把握积极稳妥、目标可达原则,在落实省级任务前提下,创新提出一系列举措,共谋划实施七大行动,制定30项具体措施,建立98项任务清单。
一是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增项增效行动。强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深化居家上门服务,开展精准老年助餐,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
二是实施养老机构强基提质行动。强化公办机构兜底保障服务,拓展养老机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开展普惠性养老机构认定,扩大护理型养老机构服务供给,建设智慧养老院。
三是实施医养康养融合发展行动。加强医疗资源对养老机构服务支持,扩大居家社区医养康养服务供给,推动医养康养资源统筹联动,发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医养作用,营造老年就医友好环境。
四是实施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培育行动。支持院校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给予入职、职业技能等级奖补,开展养老服务领域人才选拔推荐,加大养老服务稳岗就业政策支持。
五是实施养老服务质量规范创新行动。开展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打造智慧为老服务场景,强化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推动提升县域养老服务创新发展水平。
六是实施银发经济提速发展行动。培育经营主体,实施引资引才,推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丰富老年产品用品供给。
七是实施农村养老服务增质行动。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增加农村养老集聚发展渠道,健全城乡协作支援机制。
三、坚持保障到位,强化四项政策支持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把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依托各级老龄委员会工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重大问题。
二是强化资金支持。市县两级政府设立养老服务专项资金,优化市级养老服务专项资金补助政策,各级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将不低于55%的资金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
三是强化推进落实。围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和纳入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的养老服务项目,建立监测分析与落实评价机制,加强养老服务重点指标统计监测。
四是强化宣传引导。广泛宣传养老服务举措和工作成效,主动解读养老服务政策,引导公众转变养老观念,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各级老龄委员会工作机制,压实各方责任、细化工作安排,有计划、分步骤,齐心协力推进《三年行动计划》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全力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结构,推动机构社区居家“三方融合”“五床联动”良性循环,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
关于东营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
李炎:
感谢王秀凤副市长的介绍。请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提问。
大众日报记者:
开展城乡老年助餐服务被列为今年的民生实事,用一餐饭的温暖,换来老年人的幸福时光,请介绍一下老年助餐工作进展情况?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锋
张锋:
今年以来,市民政局坚持以老年人“吃得上、吃得起、吃得好”为原则,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多元推进,着力打造城乡覆盖、布局合理、方便可及的养老助餐服务网络。2024年,全市计划建设老年食堂52处。
一、找准切入点,让养老助餐“办得准”。一是全面摸底。通过上门走访、邻里访谈等形式,全面掌握老年人助餐实际服务需求,为老年精准助餐服务提供基础数据。二是市场调研。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市场需求调研,发放调查问卷5060份,全面摸清我市老年人助餐市场需求。三是外出学习。先后到江苏、浙江等地学习考察老年助餐工作,吸收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做法。
二、把握发力点,让养老助餐“办得好”。坚持“一地一策、一人一策”精准发力,优先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积极保障社会老年人用餐需求。一是党组织领办。在资源丰富的社区和集体收入较高的村,由基层党组织领办老年食堂。二是企业连锁办。利用知名餐饮企业服务和品牌优势,连锁化建设运营社区食堂,开辟老年人用餐专区。三是片区联合办。河口区按照3个村为一个片区原则,建设村级幸福食堂,带动片区老年人精准助餐。四是慈善捐赠办。由党委政府牵头,爱心企业或个人捐赠建设运营农村老年食堂。五是中心配送办。东营区实施“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助餐哨点”项目,“中央厨房”统一制餐配送、哨点分送到户,精准满足老年人助餐需求。六是邻里互助办。探索开办助餐“小饭桌”,设立“中心户”多户搭伙,动员低龄健康老年人参与养老助餐服务,实现结对帮扶、邻里互助。
三、瞄准突破点,让养老助餐“办得久”。一是加强财政扶持。各级财政对城镇、农村老年助餐服务点分别给予一次性建设奖励。二是探索多元支持。建立“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支持机制,推动精准助餐长远发展。三是动员群众参与。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等主阵地作用,鼓励基层党员干部、志愿服务组织、低龄健康老人等群体参与助餐志愿服务。
接下来,我们将认真落实《东营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灵活多样的老年助餐服务方式,更好满足老年人用餐多元化需求。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发展养老服务对增进民生福祉、应对人口老龄化发挥重要作用,请问人社部门在发挥自身职能,加快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和集聚,促进养老服务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三级调研员 张纯洁
张纯洁:
近年来,市人社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人社部门职能作用,加快养老服务人才培育,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机制协同,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连续出台“人才金政40条”“青年人才集聚行动计划”等一批“含金量高”的引才政策,构建“一年四季、五维一体、八方协同”常态化、精准化引才机制,开展“黄河入海·才聚东营”等引才活动和就业见习(实习实训)“扬帆”行动,加快养老专业人才队伍集聚。
二是强化技能提升,打造人才培育“孵化器”。推进技能人才“梯次培养”,将养老护理纳入黄河口职业技能竞赛范畴,联合民政部门连续举办三届东营市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指导市技师学院设置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已于2022年6月招生,目前在籍学生49人。将养老护理员等涉老专业纳入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指导目录,2019年以来,全市已开展养老护理员、老年人照护培训4832人次。
三是强化评价认定,打造技能人才“蓄水池”。鼓励养老服务行业开展技能人才评价,联合民政部门开展全市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技能等级认定,全市已有备案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社会培训评价组织1家、自主认定企业4家,2023年共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评价并发证1942人,获证人员均已纳入全省技能人才数据库。
四是强化政策落实,打造行业发展“动力源”。对符合条件、从事养老服务行业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等人才落实人才补贴政策。支持各县区、开发区开发养老服务类公益性岗位,目前已开发养老服务岗303个。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政策,2023年对全市1285人次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养老护理员发放补贴181.95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更深层次推进养老服务人才引育。一是推动养老服务青年人才集聚。遴选优质养老机构、养老企业入选市级就业见习(实习实训)基地,计划每年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300人次以上。二是增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供给。配合市民政局申请开设养老护理专业技术职称系列,指导已备案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增加技师和高级技师备案,年内评价养老护理员1000人以上。三是优化养老服务人才环境。持续放大“人才金政40条”政策效应,修订完善相关配套实施细则,保障各项人才补贴及时、足额发放,营造良好养老服务人才成长生态。四是加大养老服务稳岗就业支持。联合制定养老服务领域公益性岗位设置政策,优先保障符合条件的公办养老服务机构设置公益性岗位;按规定发放社会保险补贴和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
鲁中晨报记者: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医疗养老服务需求越来越高,医养结合服务成为健康养老的重要内容。请问我市是如何为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张娟
张娟:
医养结合是健康养老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推动实现健康老龄化是卫生健康系统的职责所在。
近年来,我市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坚持以满足老年人医养健康需求为目标,以医养结合示范省创建为抓手,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建立起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优质安全的多层次多元化医养结合服务网络,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一是加快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居家社区层面,全面落实60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标准,完善适老签约服务包,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五保障四优先四重点”的健康养老服务。全面推广居家医疗服务,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所有二级以上公立中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全部提供免费“中药代煎配送到家”服务,开展家庭病床等长期护理服务的各类机构达到42家,涌现出亲祥源、九星居等一批居家社区医养服务机构。机构医养层面,通过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社会力量建设兴办医养结合机构以及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协作等多种方式,快速发展机构医养服务,实现了机构数量的大幅跃升,全市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达到32家,嵌入式医养结合机构5家,今年1月份,鸿港医院被评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养老机构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
二是持续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强化人才支撑,每年遴选一批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医养结合机构医师护师到国家老年医学培训基地进行为期1-3个月的脱产培训;每年组织医养结合机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实施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规范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行为,加强医养结合机构医疗服务监管、安全生产监管,推动机构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不断优化老年健康服务。全市建有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和护理院(站)9家,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设立老年医学科,所有二级以上公立中医院全部设立康复科和治未病科,97.8%的涉老医疗机构建成老年友善医院;全市建成安宁疗护床位180余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占比达到一半以上。推动中医药服务融入医养全过程,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72.2%。出台一系列便利老年人就医的举措,打造老年友好就医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紧扣老年人健康需求,进一步整合医养资源,壮大服务队伍,强化数字支撑,加强人才培养,强化服务监管,加快提升居家、社区、机构医养服务能力,努力为全市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好、更优质的医养健康服务,持续增强老年人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山东台东营记者站记者:
东营区位于东营市主城区、胜利油田腹地,老龄化程度高,养老服务市场潜力大,请简要介绍近年来东营区养老服务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东营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 李庆华
李庆华:
近年来,东营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的要求,聚焦城市更新、基础设施提升和功能完善,加强政策措施创新,基本构建起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东营区先后获评“全省社区治理暨养老服务创新实验区”“全省首批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区”“全省首批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地区”3个省级示范试点区。2023年以来,创新推出“1+2+3”工作“组合拳”,从供需两端发力,助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具体做法如下:
“1”即聚焦“安养·油城”品牌,打通高质量发展“主脉络”。立足油田腹地优势,结合居民特点,以“养老”为媒,联合油田有关部门实施“油地通”政连工作机制,互递油地养老服务保障政策、资源,充分挖掘养老服务市场潜力。
“2”即聚焦“供需双赢”目标,推出高质量发展“提振器”。先后组织“养老消费券”“体验周”“供需双选会”等活动,发放各类消费券2800张,全区养老机构整体入住率同比提高15%,加速市场回暖。创新组建“五老”观察团聘任为“社会监督员”,分批遍访区内养老企业,发挥监督宣传作用,为东营区养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3”即聚焦“人才优培”计划,壮大高质量发展“生力军”。与当地院校签订养老人才使用战略合作协议,养老企业建设实训基地,校企合作探索学徒制、定向委培等模式,实现人才“增量”;采取“理论+现场+研讨”培训模式、“培训+竞赛+评级”技能提升模式,为人才“赋能”,2023年以来培训养老从业人员439人,养老护理员持有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率达到70%以上;创新设立“东营区养老护理员节”,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尊重养老护理员职业的良好氛围,确保人才“稳定”。
李炎: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光临和宣传报道,如需要进一步了解有关情况,可联系市民政局:0546-8336560。
摄影:张宇轩
编辑:郭竞宇
审核:东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