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讯(记者展圣洁)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大红楼三周年之际,北大红楼保护利用与学术成果发布座谈会举办。活动上发布了《北京大学红楼保护利用工程报告》和“觉醒年代”研学行暑期研学计划等。
活动共分为学术成果发布会、学术座谈会两项议程。在学术成果发布会上,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副主任、二级巡视员陈红发布《北京大学红楼保护利用工程报告》。
陈红指出,2020年3月起,在中宣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指导支持下,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重要指示和论述精神,与北京市委宣传部密切合作,以迎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为指导,秉持“整体恢复社会教育功能、整体保护、整体利用”一体化理念,以国家文物局为主,与北京市共同推进北大红楼保护利用和举办专题展览工作。
陈红介绍,国家文物局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用于北大红楼保护维修,北京市安排资金近6000万元用于陈列布展。在保护当中,提升整体风貌,修旧如旧,在修复方案设计阶段,查阅大量北大红楼历史照片图纸和档案,对北大红楼的原型原址工艺和历史风貌进行细致考察,让维修工作有史可查;坚持最小干预,对地基墙体木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开创了专项检测,尽可能摸清旧址建筑的保存现状和安全隐患;实现主题展览与北大红楼旧址有机融合。
陈红表示,北大红楼及相关旧址保护利用工程,创造了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生动实践,是部市合作进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典范。以红楼为主要场景,连片保护利用周边红色文物建筑遗址,形成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片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力举措,对于激励、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意义重大。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馆长杨家毅发布北大红楼学术研究成果和“觉醒年代”研学行暑期研学计划。他介绍,研学活动以北京市在“‘京’彩文化行动计划”推进会上的工作部署及《关于做好2024年“‘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为指导,重点面向参与“觉醒年代”研学行的19所高校研学团队师生和广大有意愿参加的高校师生。
研学活动主要包括三个方向的选题: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共和国印记:红色口述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倡导研学团队的广大青年师生带着问题走出书斋,深入社会基层开展社会调查。活动通知将陆续通过“北大红楼”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
北京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赵卫东表示,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北京市委宣传部会同有关部门,与相关专家学者进行反复沟通论证,最终采取了分类保护的决策,将31处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进行系统修缮提升,并面向社会开放,其中北大红楼是核心。
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是国内第一次在革命遗址内、利用革命遗址空间以及格局举办的大型主题展览,是一个创新之举。三年来,展览接受超过100万人参观,举办超过1000余批次的主题教育活动,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要坚持保护第一,保护红楼本体和革命文物,以北大红楼的保护利用推动31处革命遗址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发挥以北大红楼为核心的31处革命旧址资源优势,服务保障好各类单位、高校、社会团体开展活动的需求,弘扬革命精神,讲好革命历史故事,面向社会广泛地进行党史教育。”赵卫东说。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