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刘铁生 摄影/吴剑文
野战生存,挑战生理极限,为在极其艰难的野战环境中,练就一套走、打、吃、住、藏的生存本领,特战队员必须经受住残酷环境的挑战。掌握生存的基础知识,会检验水质是否有毒,能识别植物可否食用,还要学会抗击凶猛野兽袭击等生存本领。
每次野战生存训练,特战队员全副武装,负重35公斤,7天7夜之内在复杂地域行军300公里,同时完成特种射击、敌情侦查和穿越敌人封锁线等多项战斗课目的训练。生存中最重要的物质是水,但每人一天就1壶水。再一个难题就是解决吃的问题了,自带的两块压缩饼干吃完后,蚂蚁、野鼠、蚯蚓、蛇等便成了“上等餐”。
中国特种部队的队员乘运输机空运伞降,可以从地面起飞袭击数十公里外的目标。合格的特战队战士,不仅是天上的“神兵”、地上的“猛虎”,同时还是海中的“蛟龙”。他们勤练包括武装泅渡、蛙人潜航等海军陆战队独有的战技。
武装泅渡往往选择在风雨天气进行。每进行一次这样的训练,对于特战队员来说既是对身体素质的考验,更是胆量和意志的较量。因此,他们被称为“陆地猛虎、海上蛟龙、空中猎鹰”,是当之无愧 的“三栖神兵”。
特种兵除了强悍的体魄、过人的战技和惊人的火力外,还具有超然的心理素质,练就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危险都不惧、不慌、不乱、不泄气的本领。
广州军区特种兵大队成立于1988年,是解放军组建最早的一支特种部队。特种兵大队的成员本来就是“百里挑一”,加上地处开放省份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广州军区特种兵大队的个人素质和高科技装备含量都比其他军区的高。这支部队可以实现陆海空三栖作战,熟练掌握了驾驶实施远程空降作战、运用全球定位仪等高新技术装备进行远程侦查以及潜水航渡抢滩等现代军事技能。
这支部队组建之初,即确定了战士由体能型向智能型转变、军官由技能型向战术型转变、指挥员由单一思维型向综合思维型转变的思想。整个部队的军官队伍100%经过军事院校严格培训,并训练出能驾机降伞、飞车操舟,“全天候”、“全方位”的战术骨干。
该部队的战士在服役期间,除要完成陆军部队一般训练课目外,还要涉及多个海、空军训练课目。按照一兵多用、一专多能的训练计划,每个士兵都能进行半年以上的跨专业训练。
这支出色的特种部队在质量建军、科技强军的建设和发展以及探索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过程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硕果,部队贯彻“一切为了打赢”的战略方针,苦练在未来高科技战争条件下执行特种侦查作战任务的各项技能,他们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为祖国而战。“特种部队纪实”影像,便是这支部队的部分记录。
本文节选自《文明》2010.03月刊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