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杨菲菲)“你们游历中国,探名企、访乡村;你们对话青年外交官,理解中国新时代,感受社会澎湃的脉搏与力量;你们更深度参与‘世界文化节’,同贺学校六十岁生日……”6月26日,在北京语言大学2024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校长段鹏回顾了毕业生们在校期间的众多活动,并寄语学生们未来要精进德行、厚植情怀,并放眼世界,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者。
记者从北语获悉,今年夏天,该校共有来自59个国家和地区的2321名同学毕业。在1290名中外本科毕业生中,有中国学生1059人,来华留学生231人。在毕业的1031名研究生中,有博士研究生102人,硕士研究生929人。其中,中国博士研究生90人,中国硕士研究生774人,来华留学博士研究生12人,来华留学硕士研究生155人。
在毕业典礼上,著名作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梁晓声作为教师代表,为毕业生们送上了祝福。针对目前“内卷”的社会现状,梁晓声表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渐多,各行各业各从业领域都难免会有卷的现象,几乎任何人无法避开。”他提到,有些人可能会经常面临要转行的状况,“仅有一种专业能力,意味着是一个从业能力有限的社会人,所以,务必要根据自身的综合情况,再自学一种甚至两种从业能力为好。强调一下,我这里说的主要是能力,而非学历。”
梁晓声还提到,人生好比数轴,大家都在正数的数段上。有些人幸运,还没迈出校门,该有的差不多都有了;而十之七八的人却一无所有,一切都要通过实际工作能力获得。“我的建议是,不要耽于想象之目标,而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努力接近最实际的目标。”
临别在即,段鹏也为毕业生们送上了寄语,“今年恰是五四运动105周年。我时常在想,今天的青年又应该以怎样的面貌参与中国式现代化,续写新时代新篇章?”他提到,一是要精进德行,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段鹏表示,个人的素质和修养是成就事业的基础,而提升个人修养,重要的是善于合作、坚韧不拔和开拓创新。
“我们北京语言大学梁晓声老师的作品《人世间》所描绘的,正是千千万万善良坚韧的中国人为了美好生活而奋斗的感人图景。希望你们也能坦然面对人生的磨难,做一个坚韧不拔、充满乐观的英雄。”段鹏还提到,当今世界,数据与技术深度嵌入社会,新时代对青年人提出了新要求,动荡中有变革,挑战中有先机,“出生不平凡时代的你们,面临更多挑战,请用开拓创新赢取更多机会。”
二是要厚植情怀,做肩负家国使命的新青年。段鹏提到,北语的校训“德行言语,敦睦天下”将“德”放在首位,希望北语学子可以立德为本,以德检行,“我认为,个人的自我前途命运要与家国理想休戚与共,个人价值实现与治国平天下的天下大德紧密相连。”他以北语的发展历史、无数北语校友为家国使命努力为例,寄语学生们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此外,段鹏还表示,学生们要“放眼世界,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者”。段鹏提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将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人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三种人:语言传播类人才、知华友华的汉学家以及国际中文教师,这正是北语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并且着重培养的三类人才。“我坚信,在座的各位未来都将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你们在哪里,中国好故事、中国好声音就在哪里。”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