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冻南美白虾去年未准入境批次最多
新京报 记者 王思炀 编辑 秦胜南
2024-06-25 09:40
528批次水产品及制品被海关拦截未准入境,未检验检疫、货证不符、防腐剂等问题集中。

我国水产品食品安全管理持续加强,2023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监督抽检国内水产制品的样品4.82万批次,合格率达98.9%。不合格产品中,重金属、防腐剂、农兽药残留超标是主因。


同时,我国也持续进行口岸食品安全监管。新京报记者梳理2023年海关总署发布的全国未准入境食品信息,未获检验检疫准入、货证不符是大多水产品未准入境的原因,冻南美白虾是未准入境批次最多的水产品。


国内水产制品去年抽检不合格率1.11%


2023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监督抽检发现534批次水产制品不合格,抽检不合格率为1.11%。新京报记者查看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共8期92批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涉及4批次不合格产品,包括2批次铅超标的干裙带菜,涉及青岛盛源来商贸有限公司、山东福阳食品有限公司;1批次经销商为上海鲜得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进口的“鲜得味”金枪鱼罐头,被检出不得使用的苯甲酸及其钠盐,1批次营口丰润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即食海蜇丝被检出防腐剂类山梨酸及其钾盐超标。此外,地方抽检中,草鱼、鲫鱼、鲈鱼、鳊鱼等水产品不合格问题多集中在农兽药残留超标。



冻南美白虾未准入境最多


伴随生活水平提升,消费者对进口水产的需求不断增长。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进口水产品501万吨,同比增长10.6%。进口量提升的同时,各口岸也在把好国门食品安全关。新京报记者梳理2023年海关总署发布的全国未准入境食品信息,共有2358批次食品不符合要求未准入境,其中包括528批次水产品及水产制品(以下简称水产品),占比22.39%。未准入境最多的水产品为冻南美白虾,涉及91批次,占未准入境水产品的17.23%,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占三成。



6国未准入境水产品超30批次


2023年,全国海关入境口岸在监管环节检出的未准入境水产品中,原产国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未准入境水产品最多,涉及112批次,四成产品为冻鱿鱼。来自巴基斯坦、印度、越南、厄瓜多尔、日本的未准入境水产品也都超过30批次。



2023年8月24日,为全面防范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风险,保护中国消费者健康,确保进口食品安全,海关总署决定自当日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


进口商中,浙江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进出口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未准入境水产品在2023年超过20批次的企业,全联集采、丸梅商贸、浙江圣铭国贸、中国纺织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优合集团均超过10批次。



未获检验检疫准入、货证不符是主因




未准入境水产品多被检出一到两项不合格原因。其中,未获检验检疫准入出现频次最高,为180次,占31.86%,货证不符是第二大主因,占27.79%。此外,未按要求提供证书或合格证明材料、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的占比在5%以上。


2024年6月25日新京报产经周刊《聚新质 守食安——新京报2024食品安全特别报道》。


新京报记者 王思炀

制图 俞丰俊

编辑 秦胜南

校对 翟永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王思炀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新质力量 守护食安——新京报2024食品安全特别报道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