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揭开怀柔尘封647年的历史记忆!
怀柔融媒
2024-06-23 16:38
进入怀柔融媒阅读更多内容

 

亓连关位于雁栖镇莲花池村,明永乐年间所建,是当时密云石塘路管辖的最西一关,同时也是以山海关为起点的蓟镇长城的最西端。

 

光绪《顺天府志》记载:“亓连口通大川,正关水口宽漫,通连骑,极冲。”山间之水至今流淌,只是水势减小。关口城墙不在,山谷处的河道上建起大桥,连接起山间公路。路边新建了一座城楼,形制恍若当年。这座城楼是在原来城墙敌楼旧址上复建的。

 

亓连关长城——古关风云

 

烽火当年古战场

 

公元1368年11月初冬,飘飘洒洒的雪花铺满了亓连关长城内外。刚刚建立的大明王朝,在这里与败退的元军发生了一场血战。大将军徐达,按照朱元璋的诏令,率领大军疾驰进入燕山山脉,追剿败退的元军。经过昼夜行军,于亓连关外的三角村(今交界河)与敌遭遇。

 

血战之中,徐达擒获了职位相当于丞相的平章事康同佥,及一名皇家医官。元顺帝带领后宫妃嫔、诸多皇族以及数万大军退走漠北草原之上,元朝就此灭亡。

 

这是明代推翻元朝的最后一战。《明史纪事本末》仅有“徐达败元于此”的记载。一直到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才有了比较详尽的记载。647年过去了,这次发生于怀柔长城的著名战事几乎很少有人提及,甚至没有人知道当年的古战场就在亓连关外的交界河。

 

 

残破的敌楼

 

刚刚在南京登上皇位的朱元璋,对强大的北元残余势力感到无限的压力。大将军徐达向皇帝建议,重建护卫北方安宁的万里长城,防备退居漠北的元残余势力卷土重来。

 

朱元璋非常看重修筑长城的作用,但他借鉴了秦始皇修长城的教训,没有选择强硬的方式。在他的诏书中,改称长城为边墙,这使得新工程的名字听上去似乎简单得多。至今怀柔长城脚下的百姓仍把边墙简称为边。

 

亓连关的得名

 

亓连关,名字很神奇,也很独特。关于它的得名,有几种不同说法。

 

一说修建长城时,一位名叫亓连的督军带领修关,他身先士卒,与兵士同甘共苦,后不幸殉职,时人为纪念这位督军而命名亓连关。另有一说,修关时条件艰苦,耗时数载,凿石筑墙,砌砖和灰,极尽人力

 

物力。虽水源充足,用之不竭,但粮食有限,供应不及时,饿死了很多人,人称“缺粮口”,后讹传为“亓连口”。

 

据老人回忆,村内的莲花泉,泉水一直清澈透明,无论季节更迭,干旱灾荒、兵荒马乱从没间断过。泉水喷涌而出,状若莲花,村庄由此得名。过去,亓连关也有写做“开连关”的,不知是笔误,还是与莲花泉状若莲花有关。

 

 

亓连关关口

 

亓连关是重要关口。这里山势险要,两边高山,中间山谷,翻过山就是交界河。关口处急转直下,关门外曾遗存有两门古铁炮,后来修公路将门拆了,铁炮则当废铁卖掉了,令人十分痛惜。当年,城墙修出90度的雉堞,极为惊险。山顶上,城墙连接着敌楼,伸展而去。现在,山上的敌楼与城墙还基本保持着原来的样子。

 

《怀柔文物集成》记述,亓连关关内建有两座城堡,一为莲花池堡,一为长园堡。

 

莲花池堡位于关口南一里,河西岸,堡长100米,宽48米,南向,开有东西两门。10年前城堡西北角还有墙体,东西长8米,南北长5米,高5米。

 

长园堡北距亓连关六里许,大约在神堂峪关与亓连关之间的长城脚下。设置此堡有两个目的,一是抵御从亓连关和柳树沟方向突入的南犯之敌;另一个目的是坚守大石湖。大石湖外侧悬崖绝壁,易守难攻,但离关堡较远,不易守城将士轮番更替。在此设堡,可以从小路直达磨刀石敌台,扼守大石湖长城。另外,东西两关若有警情,均可迅速驰援。

 

在龙脊上穿行

 

每年4月中旬是亓连关长城杏花、桃花的盛花期,那时的长城花海为古老的亓连关演绎出最具魅力的季节。

 

亓连关长城东起羊鼻山上的西高楼,东南方向可清晰地看到雁栖湖、会都等标志性建筑。长城一路向西延伸,路上药材很多,沟壑、密林、陡崖、巨石接续不断,其间长城也便断断续续,且均为碎石垒砌。山石干插边结构,不用任何粘合料砌就,还有一些由山石加白灰垒砌而成,比较坚固。一般建在山势陡峭、不易攀登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亓连关关口西侧的长城与东侧截然不同,全部为砖砌,下甃五、六层条石,直至慕田峪大角楼。

 

 

龙脊上穿行

 

从关口到最高点,共有环坨峪敌楼、大石湖敌楼、磨刀石敌楼、大水沟敌楼等15座敌楼。基本保存完好,只有三座有些残损。

 

所有敌楼都建在险要之处,下甃条石,上砌城砖。四面均有箭窗,台顶垒有垛口。其中一处敌楼筑有15层条石,十分雄伟。

 

大水沟敌楼内曾有修城记事碑,碑文记载建于万历三十九年秋,不知现在哪去了。

 

亓连关长城总长约有10公里,共有修城碑四通:隆庆四年亓连口修城碑、万历十七年修亓连关敌台碑记、万历三十三年莲花池段修城碑、万历三十九年创建磨刀石敌台碑。

 

亓连关长城最险处位于石人坑附近,长城于此融于山体,体现了以险制塞的形制。深谷幽涧,林木森森,有点像鲤鱼背,数十丈均为裸岩,只不过前者攀升,此处下行。

 

 

因险制塞——长城与山崖融为一体

 

经过一段残墙,垭口处建有一座方方正正的敌楼,尺寸规格大于附近所有敌楼。大概因为楼顶为木质结构(墙壁有安装木柱的痕迹),顶部全部坍塌,并长满杂树。碎砖和水嘴等石质构件零乱地堆放着。听说这座敌楼俗称“坐楼”,由指挥机构镇守。

 

“坐楼”也是折返点,残墙从此处拐弯,越过柳树沟,串起四个敌楼,向关口方向走去。关口西侧崖壁陡峭,城墙紧贴山崖,与东侧明显不同,石条之上,全部用青砖垒砌,似有一种拔地而起之势,越发显得巍峨雄壮。

 

【完】

 

资料来源:于书文《龙脊沧桑》

 

图文编辑:小一

 

 

来源:怀柔融媒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穿越历史长河与时光对话——来看“一眼千年”文物科技美学展,开启一场文化之旅
新京号
抢救民间家书20年,家书博物馆再入藏2700余封珍贵家书
北京
孙庆忠:妙峰山庙会是一辈又一辈坚守和传承的民间文化
乡村
北京国际电影节倒计时四天!跨界无界,光影共济:BJIFF核心论坛日程正式发布
新京号
时隔160年,我国科学家解开孟德尔“豌豆之谜”
时事
雁栖湖畔星河垂幕!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盛大启幕
新京号
大戏看北京5月12-18日文艺资讯丨京剧《四重境》展国粹新韵
娱乐
一个真正的“士”,不言告别丨纪念裘锡圭先生逝世
文化
精心”烹“好文化饭
新京号
与时间赛跑,阿尔茨海默病能靠手术治疗吗?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