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如何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40余专家学者共议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新京报 记者 刘洋 编辑 巫慧
2024-06-23 01:28
此次论坛聚焦“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与培养”主题,采取“1个主论坛+6个分论坛”形式进行。

新京报讯(记者刘洋)如何早期发现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市基础教育系统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在新的育才理念下,教师可以做些什么?6月22日,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望京校区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北京”论坛上,来自教育部、教育学会、北京师范大学以及全国基础教育领域的40余位专家、学者、名校长深入探讨中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与路径。此次论坛由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和北京师范大学举办,聚焦“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与培养”主题,采取“1个主论坛+6个分论坛”形式进行。


6月22日,“第二届中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北京”论坛开幕。 新京报记者刘洋 摄

论坛开幕式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攀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特别是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基础教育作为教育强国的基础,就兼顾了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培养的重要的使命。因此,真正实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也需要基础教育系统性的变革和跃升。王攀介绍,从去年开始,北京市建立了市、区、校三级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体系,也整合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校外资源等助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争取在这一系列改革中能够贡献北京的智慧和经验。

在校长沙龙环节,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重庆市人民小学、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和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的4位校长围绕“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进行交流和经验分享。分论坛分别围绕师资队伍建设、课程结构优化、教学方式创新、社会协同育人、数智赋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6个主题探讨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与培养提供路径及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授朱旭东接受采访时表示,北师大教育学部主要关注基础教育的研究,接近三分之二的老师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包括教师课程、教学研究,社区、家庭环境及学校文化的研究。对于国家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师范大学也在开展相关布局,此次举办该论坛希望展现北京市基础教育发展的成就,以及探讨如何早期发现拔尖创新人才,并提出有效培养方案。


“通过此次论坛的报告,可以看到不少学校提出了可借鉴的经验,比如高中数学教师讲授‘靶向’数学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校长讲述如何培养拔尖创新教师助力学生成长,智慧教育如何赋能学生,论坛上也探讨了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等方面。”朱旭东说道。


“真正拔尖的孩子是冒出来的,是拔节孕穗,而不是掐尖。”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任炜东介绍,之前很多市重点、区重点的学校会用“实验班”的方式,把相对优秀的孩子集中在一起,提供丰富的课程和师资。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后,“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理念形成。“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有创新的想法,一旦发现兴趣特长,给予他课程和师资供给,就会迎来创新人才的涌现。”


任炜东介绍,该校建立了认知潜能发展研究中心,建设了学习科学的实验室,对在校学生的基础认知能力、性格品格以及优势特长进行追踪式的研究,发现学生们有创新潜质的领域,将提供课程、师资帮助其成长。比如,在国家基础课程中,改变教和学的方式,让学生们更主动思考。同时结合学生特长,该校开设了200多门拓展课程、实践课程供学生们选修,包括辩论课、科学实践探究课、史学研究等,通过进阶式培养,建立学生成长性思维,锤炼奋斗者精神,“让学生们在这样的培养体系中获得成就感,进而把兴趣发展为志趣。”任炜东说道。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吴兴发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刘洋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东城区教育系统开展领导干部素养提升2025年专项培训
新京号
中国教育报 | “林班”五年:一场扎根中国的文科教改实验
新京号
中国高等教育 | 龚旗煌:从理念到实践:人工智能赋能下的高等教育创新探索
新京号
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在京开幕,六位科学家获颁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
北京
我国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硕士生毕业,超70%服务国家战略
教育
北邮今年本科招生首次突破四千人,实施“6保1”保专业等新政策
教育
北师大“启航计划”实施五周年,鼓励更多学生投身欠发达地区教育
教育
【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孙玉春:将赤诚化为动力,以热爱回应期待
新京号
崇文重教 兴学育人——仙游县从教育大县迈向教育强县
新京号
教学成果奖丨杨芙清院士团队: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型软件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