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我国去年对虾产量增长6.4%,广东位居第一
新京报 记者 王思炀 编辑 李严
2024-06-21 12:54

新京报讯(记者王思炀)6月20日至21日,第十三届对虾产业发展大会在广东广州召开。大会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中国-东盟海水养殖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主办,从供应链、市场布局、消费趋势等多维度剖析全球对虾产业的现状与趋势。根据大会信息,2023年,我国对虾产量同比增长6.4%,广东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占比近四成。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黄孟欣介绍,广东是我国最早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省份之一,虾苗产量和新品种数量居全国首位。近年来,广东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年均增长率约7%,2023年产量约84.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近40%,是我国南美白对虾第一大省。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副站长陈家勇表示,对虾是我国贸易体量最大的水产品。当前我国对虾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建议重点关注种业振兴、疫病防控与市场消费。种业要整合产学研用资源,重点发挥对虾种业企业主导作用,加快育种突破,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种虾。疫病防控要推动对虾无规定水生动物疫病苗种场建设,优化养殖模式,加强病害防控。市场消费要进一步挖掘潜力,开拓多元化国际新兴市场,继续发掘内需潜在市场。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科技与市场加工处处长王丹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成为全球最大对虾生产国。近5年,我国对虾产量年均增长率达到4.5%,2023年同比增长6.4%。近5年,我国对虾进口年均增长率达到10.4%,2023年同比增长12.6%。希望各级政府部门因地制宜,将对虾产业作为重要内容,部署设计水产产业链,给予特色产业相关支持;行业协会和产业同盟及时了解各国各地区对虾产业政策,研究提出符合国际规则、对产业有利的政策建议;科技工作者在原有品种、饲料、疫病等研究基础上,谋划面向全产业链的产业科技服务,一体化解决产业科学问题。


编辑 李严

校对 王心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王思炀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一周碳要闻:“三桶油”ESG报告有哪些信号(碳报第144期)
财经
晶科、隆基等四家光伏“大厂”减员,智能化成周期下行业共识
财经
充分认清我国长期稳定发展的巨大优势
北京
一周碳要闻:AI的竞争,从算力到电力(碳报第143期)
财经
2024年全国完成国土绿化任务767万公顷
时事
碳讨|新能源,“万亿城市”与“万亿级产业集群”崛起的新引擎
双碳与ESG
全资控股徐福记,雀巢在打什么算盘?
消费
一周碳要闻:工业供热“绿”变记(碳报第145期)
财经
一周碳要闻:新能源,万亿级产业集群崛起新引擎(碳报第138期
财经
在黑龙江代表团的开放团组活动上,记者们都关心啥?
政事儿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