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57岁、法律年龄即将进入退休倒计时的“老者”,他的一般状态是什么?
兢兢业业工作,与世无争生活,好好锻炼身体,培养兴趣爱好……
上面列举的都是标准答案,也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然而,和安师大皖江学院(现芜湖学院)的杨胜利同学相比,我们才明白,原来57岁的人生还可以是:大学即将毕业,忙着求职、考研,继续追逐梦想!
写小说也不敢这样写的人,竟然出现在我们身边。他就是杨胜利,一个神奇而励志的故事。
相比于“杨叔”的超脱和追求,有时我们为工作感到压力巨大,为生活感到苦闷不已,实在显得太过矫情。
自我总结,可能就9个字:不主动、不积极、不乐观——对人生的设定不主动;对设定好的目标争取不积极;对未来信心不足,缺乏奋争的勇气。
“杨叔”告诉我们:躺平确实舒坦,但问题肯定一大堆。只有动起来,迈出关键一步,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
关于杨胜利的求学史,此文先按下不表。我们来聊一聊这些年,芜湖遇到的那些堪称奇迹的学生。
首先一个肯定是姚俊鹏。
今年6月18日,姚俊鹏迎来了他的本科毕业典礼。四年前,这个脑瘫男孩从芜湖以623分的好成绩考上中国药科大学。四年努力,姚俊鹏被保研至苏州大学。
还记得去年12月份吗?中国药科大学向姚俊鹏的高中毕业母校安师大附中发来喜报,祝贺姚俊鹏以优异的表现获得“校长奖学金—至善至美奖”。
说明啥?芜湖培养的孩子勤奋、上进,把人家一所211大学都打动了!
第二个我们再说说“扭扭车男孩”张亮。
这个以535分从安庆宿松农村考进芜湖安徽工程大学的孩子,这几年只要一出新闻,肯定就是让人惊掉下巴的“喜讯”。
先是去年4月,张亮借助人体下肢外骨骼辅助器具,奇迹般地站起来了。接着到今年4月,张亮申报注册了芜湖翰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己任CEO。
他的创业团队还有23人,除了9名专职人员外,其余14人均为高校在读学生,背景涵盖计算机信息、软件开发、机电一体化、金融工程等多个专业。
看看现在的张亮,穿着白衬衫系着领带,气定神闲、谈吐不凡,妥妥的创业大咖呀。
最后要说的,就是杨胜利。
杨胜利的故事,是在6月14日举办的芜湖大学生集体毕业典礼上,被大江资讯记者发掘出来的。
说实话,看到他55岁考上安师大皖江学院(现芜湖学院)的消息,我们觉得其困难程度,丝毫不亚于姚俊鹏、张亮考上大学。
因为一个中年人要重新燃起求学的斗志,并付诸日复一日的努力,需要依靠多么年轻的心态、强大的决心以及严苛的自律。
当很多中年人被工作、收入、家庭、子女教育压得喘不过气来,或者沉溺于牌桌、酒场乐不思蜀时,杨胜利却考上大学,在课堂里安静地听课,在操场上和同学快乐地打球,这个经历也太魔幻了!太令人羡慕了!
从姚俊鹏到张亮,再到杨胜利,芜湖的热土上诞生了一个个奇迹。这个奇迹关乎教育,关乎挑战,关乎三观。不仅能颠覆我们的认知,更能激发我们对生命的一股冲动!
当然,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杨胜利的辅导员郭蒙蒙说:“知道班上有个比我妈妈岁数还大的同学,心里直打鼓。没想到,杨胜利学习很认真,和同学们相处也非常融洽。”辅导员老师的话里行间,对杨胜利既亲切又尊重。
张亮刚入学时,安徽工程大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特地前往宿舍看望慰问他,赠送《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时间简史》等书籍,勉励他刻苦学习,继续发扬自强精神。从踏上芜湖第一天起,张亮就受到了特殊关怀和格外照顾。
2020年高考分数放榜后,姚俊鹏第一时间感慨说:“我的父母特别好,从小学到高中,老师对我都非常好,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没有老师、同学的长期帮助,也不可能有姚俊鹏的一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亮、姚俊鹏、杨胜利,一直都被“保护”得很好。没有人打扰他们,直到他们已经抵达成功彼岸,大家才送上热烈的掌声!
这样的故事实在太美,太催人奋进,而这些故事全部发生在芜湖。
这既是偶然,也是必然。至少可以理解为——
芜湖这座城市充满善意,对待任何人,无论生活给予你多少挫折和不幸,这里都愿意提供可以遮风避雨的港湾。
芜湖这座城市满怀包容,对于成功者从来不吝掌声,对于失意者始终鼓劲加油,对于每个努力奔跑的人,始终投以鼓励和深情的眼神。
芜湖这座城市永葆上进心,有扎实的产业基础、云集的企业,帮助年轻人施展才华;有良好的教育、正向的竞争,帮助年轻人突破自我;还有友好的环境、宽松的氛围,帮助年轻人健康成长。
这正是芜湖招引英才的实力,也是芜湖高校引育人才的底气。从杨胜利、张亮、姚俊鹏身上,很容易就找到了答案!
来吧,致力于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的芜湖欢迎您!
让我们一起在这块土地上,创造更多的奇迹,绽放更加绚烂的光芒!
▍记者:张申尚
▍编辑:郭安妮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