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6月,57岁的杨胜利从安师大皖江学院(现已更名为芜湖学院)22级旅游管理专业顺利毕业。“想在芜湖找个专业对口的工作,边干边考研。”杨胜利说,“年龄,从来不是实现梦想的障碍。人生多辽阔,追梦永不晚。”
“上大学是我心中的一个梦,源自年少时的一个遗憾。”杨胜利告诉记者,在当时多种因素影响下,1987年高中毕业的他放弃了考大学。1989年杨胜利进入技校,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过上了按部就班的日子。
上大学的念想却像一颗种子,始终埋在杨胜利的心里。当得知高考取消了年龄限制的消息后,那颗求学的火种又一次在杨胜利的内心燃烧起来。年过五旬的杨胜利鼓起勇气,再次捡起书本,勇敢地向着大学的目标前进。
“30多年没看书,刚开始,一看到字儿就犯困。”杨胜利说,“好在家人很支持,妻子默默承担了大部分家务,大学毕业的儿子主动教我学习的方法,教会我用B站看网课。英语不好,我就从背单词开始学,一点一点把过去落下的再重新捡起来。”
杨胜利的努力全被儿子看在眼里。“知道父亲这个年纪要考大学,多少有些吃惊。转念一想,人都是自由的。父亲到了这个年龄,还能继续学习、去勇敢实现自己的理想,其实很厉害。反而是我这个儿子能帮的并不多。”
功夫不负有心人。52岁的杨胜利于2019年顺利考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物业管理专业, 2022年成功“专升本”跨专业升入安师大皖江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2022年9月17日,是杨胜利大学开学的日子。“我永远记得那一天——学校门口特别热闹,我昂首挺胸地走进了校门。”杨胜利说,自己终于站上了人生的另一个起点。
大学里,这位五十多岁的“杨同学”上起课来,比“00后”们还积极。同学张亚珲告诉记者,“每次上课总是坐第一排,专业课老师全都认识他。”
辅导员郭蒙蒙说:“知道班上有个比我妈妈岁数还大的同学,心里直打鼓。没想到,杨胜利学习很认真,和同学们相处也非常融洽。”
“我总是喜欢和年轻的同学们在一起。”“爱开玩笑”的杨胜利被“00后”同学们亲切地叫做“杨叔”,他自己却更乐意被称作“杨同学”。
同学王杰说:“杨叔羽毛球打得最好,我们得5、6个人轮流跟他打。”同学闫建华告诉记者,“大家愿意和杨叔说心里话。”“他就像是一位年长的大哥。有的同学感情困惑找他谈心,有的同学没找到好工作找他吐槽,杨叔的寝室就是我们的大本营。”
杨胜利说,融入年轻的群体是大学校园生活的一部分,也是自己最看重的一部分。“交流的障碍在于思想。和年轻人朝夕相处,共同学习,我们的思想越靠越近,消融了年龄差距带来的隔阂和代沟。我交到了一群‘00后’的好朋友。他们也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比如说更广阔的视野、更开放的思想。”
戴着树脂框架眼镜、身穿白色衬衣,杨胜利在校园里和同学们说说笑笑,走路带风。“感觉自己越活越年轻,心理年龄可能也就30多吧。”
年轻人爱看的b站、抖音、小红书、……杨胜利都会玩——拍摄、剪辑、配乐、旁白、字幕,他也能“拿得住”。“准备下半年考个导游证,学着做个旅游自媒体,运用旅游专业知识,把祖国的大好河山都拍下来。”
青春有年龄限制吗?杨胜利觉得没有。今年5月,杨胜利在朋友圈中发表了自己论文答辩的画面,并配上了一段文字,第一句话就是——“57岁的青春,在答辩中飞扬。”
一个月后,杨胜利穿上“梦寐以求”的学士服,一手捧着儿子特意定制的“毕业熊”玩偶,一手端着毕业证书,在校园里和同学们留下了“要珍藏一生”的大学毕业照 。
“感谢家人的理解支持,也感谢自己的从不放弃。年龄不是学习知识的门槛,更不是追逐梦想、享受生命的障碍。我现在60岁还不到,假设能活到80多岁,至少还有20多年的大好光阴呢!”杨胜利说。“还有好多有意思的事情等着我去做。我想继续考研,活到老学到老,学到学不动为止。”
▍记者:杨友艺 饶姣姣 恽鹏飞
▍编辑:朱辰婉 林见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