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缩短救治时间,国内近20家医院投用“急诊卒中单元”
新京报 记者 戴轩 编辑 刘梦婕
2024-06-16 10:37

新京报讯(记者戴轩)记者近日获悉,“急诊卒中单元”正在投用,它将智能化可穿戴设备、低场强核磁共振扫描仪等集中在一个30多平方米的小房间,该研究成果可将患者从进入医院到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时间从传统的1小时压缩到20分钟内。

 

6月14日至16日,2024中国卒中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天坛脑血管病会议(天坛会)在京召开。6月15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布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团队关于国产溶栓药瑞替普酶、替奈普酶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两篇文章。同时,由北京天坛医院独创的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急诊卒中单元”正式亮相。

 

过去近30年,全球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药始终被阿替普酶占据主导地位。该药生产工艺复杂、产能有限,在全球多个国家均出现供应量不足的情况。

 

瑞替普酶是一种1996年在国外被批准上市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基因工程改良药,药理上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应有不错效果,但由于阿替普酶的“光环”,多年来鲜有人把这种药与卒中联系起来。从2017年开始,王拥军团队与一家北京的国企合作,决定唤醒这种“沉睡”了20多年的药物。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对于发病4.5小时适合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瑞替普酶治疗组90天获得良好功能预后的比例优于阿替普酶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死亡患者的比例与阿替普酶治疗组相较无显著差异。而且瑞替普酶不需要估算患者的体重、不需要静脉滴注,只需要间隔半小时两次静脉注射18毫克的药物。经生产工艺优化,该药成本大幅降低,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王拥军介绍,下一步,该团队要开展瑞替普酶的国际多中心试验,让这一“北京制造”的药物尽快“出海”。

 

数据显示,有67%至75%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到院时间超过4.5小时或发病时间不明,而4.5小时是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的时间窗。

 

替奈普酶(TNK)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基因工程改良的新一代特异性溶栓药。项目执行负责人、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血管神经病学科副主任熊云云介绍,试验发现,对于发病后4.5-24小时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且有影像半暗带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替奈普酶静脉溶栓可降低残疾率,且并不增加死亡率及症状性颅内出血的患者人数。这是世界上第一次证实静脉溶栓时间窗拓宽到24小时内安全有效。

 

此外,北京天坛医院还展示了“急诊卒中单元”研究成果。

 

在传统的医疗模式中,卒中患者到达急诊后,要经过临床评估,CT、核磁共振等影像评估等,从进入医院到接受溶栓治疗,往往要一小时左右。而在仅32平方米的“急诊卒中单元”,集中了智能化可穿戴设备、低场强核磁共振扫描仪、辅助诊断的信息技术、新一代溶栓药物等,患者从来院到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时间可以压缩到20分钟内。目前,“急诊卒中单元”已经在国内近20家医院投入使用。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赵琳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戴轩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发布会速览丨北京新增5例感染者涉房山、丰台,与冷链有关
时事
迎击首次奥密克戎疫情 我们能找到哪些答案?
时事
北京市卫健委:流程优化让就诊更便捷
食品
北京114和京医通开放国内低风险地区人员预约挂号
抗肺炎
北京“两区”建设251项任务实施率超5成
北京
北京新医改满月 医生“更爱”下午出诊了
北京
一周内六医院主要负责人参加北京疫情发布会,都说了啥?
北京
用APP缩短脑卒中抢救时间 北京打通院前院内急救信息壁垒
北京
诊室不再拥挤!北京各医院推广“一医一患”模式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