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6月5日,义务植树进校园暨古树幼苗校园繁育试点活动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学校、门头沟区三家店小学、密云区密云水库中学3所学校同时举办。大家栽植的种子、幼苗分别来自密云“九搂十八杈”古柏、太庙“朱棣手植柏”、门头沟区西峰寺古银杏、潭柘寺白皮松、椒园寺古银杏及通州区古枫杨等古树。
“西峰寺古银杏树龄已达到1200年,四人难以合抱……”在北京学校校园西侧的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古树与树木健康研究所首席专家王永格一边向同学们介绍古树知识,一边带领大家进行古树幼苗繁育种植作业,为幼苗浇水。
古树名木是见证历史变迁和传承文化的“活教材”,北京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开展古树名木种苗繁育,是保存延续古树珍贵基因的重要措施。她说,古树树龄百年甚至千年,寿命长,适应当地气候和立地环境能力强,从古树上采集种子进行播种的幼苗,一方面继承了母株抗性和适应性强的特点,另一方面多数会传承古树的优良基因,成长为古树的可能性更大。
当天,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学校、门头沟区三家店小学、密云区密云水库中学3所学校共栽植古树钵苗2种80株,盆苗4种36株,播育种子4种210粒。
“为保证古树幼苗繁殖效果,我们前期开展了相关古树种子收集、沙藏、筛选、催芽等准备。”王永格说,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市绿地养护中心等专业单位在现有古树名木基因圃内选取适当幼苗,并编制了图文并茂的《古树播种和幼苗栽植手册》。专家提前对如何播种古树种子和幼苗栽植进行了培训,下一步还将不定期对学生进行日常指导,讲述古树故事。
“将古树幼苗繁育作为义务植树进校园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组织广大学生参与播种、栽植、培育、养护等全过程,既能够让学生们履行植树义务,感悟古树文化,还能让他们在生动实践中培养生态文明理念,养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意识。”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义务植树处四级调研员杨振威说。
据他介绍,今年义务植树进校园暨古树幼苗校园繁育活动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思路开展。下一步,北京将通过开展学生植绿实践、古树知识大讲堂、兴趣课题研究、古树名木保护现场考察、主题绘画和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根据试点情况,结合各区实际,探索更多中小学生亲身参与古树名木保护的新形式。
编辑 张牵
校对 李立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