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做五毒饼、配艾草香囊,民俗专家、老字号传承人解读端午传统民俗
新京报 记者 王萍 编辑 王琳
2024-06-05 15:24

新京报讯(记者王萍)端午节除了艾草祛邪、龙舟竞渡、品尝香粽,还有哪些好吃好玩的传统民俗?“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及端午节即将相继到来,6月5日,民俗专家、老字号传承人和居民一起在富华斋饽饽铺话民俗、聊端午、配香囊、制作五毒饼,感受传统文化和节日的魅力。


在活动上,北京民俗学会会长、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技术委员、民俗学者高巍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民俗讲解,端午节是如何起源的?有哪些传说?有哪些流传至今的习俗?专家的详解让现场观众对传统节日有了新的了解。手工艺人孙玲则带领大家一同制作端午艾草香囊。


民俗专家为大家讲解端午节的民俗。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富华斋饽饽铺的第四代传承人陈六梅为大家带来了粽子,以及“端午限定”点心——五毒饼。五毒饼是典型的“铁面柔肠”:尽管图案是银蛇、蝎子、蜈蚣、蟾蜍、壁虎这“五毒”,但里面的馅与“五毒”毫不相干,莲蓉、枣泥、豆沙、山楂等内馅加上松软的酥皮,再用模具压出图案,美味又健康。


“之所以图案用五毒,是因为每年初夏时节的农历五月在有些地方被称为‘毒月’,毒物滋生活跃,古人会食用‘五毒饼’,寓意百毒不侵、无病无灾,祈愿消病强身,是老北京在端午节食用和互赠的一种节令饽饽。”在师傅的指导下,居民学习体验了五毒饼和面、包馅、烘烤等各个环节。陈六梅介绍,在传统食俗中,“不时不食”有着深厚的体现,在富华斋,端午的五毒饼、六月的西瓜酪、暑热时的酸梅汤,以及中秋节的翻毛月饼、寒冬时节的宫廷奶茶,都体现着民俗和时令的特点以及老北京人度过一年四季的生活方式。


居民跟着老字号传承人一起制作五毒饼。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据介绍,今年谷雨节气之际,在老字号庆云楼举办的“谷雨文化节”,就将餐饮老字号、古建院落和传统的节气文化结合。活动承办方北京城神游文化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端午活动选在富华斋,除了可以让大家更多了解宫廷糕点,还可以让更多人感受到老字号“沉浸式”的宫廷下午茶,让民俗文化和餐饮消费相映成辉。


编辑 王琳

校对 王心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王萍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端午安康 这个小长假怎么过?

相关推荐
弘扬传统文化 石景山区各街道社区多种形式过端午
新京号
包粽子、射五毒……“宫”里的这个端午节简直太赞了!
新京号
药香:不仅是一种气味
新京号
陶然亭公园端午活动邀游客制作香囊、五彩绳
北京
端午假期首日北京市属公园迎客31.34万人次 颐和园人气最高
第一看点
“六一”儿童节带娃去哪儿玩?
综合
诗词赏析、制作香囊,北京市属公园周末开启端午游园会
北京
果脯博物馆里 非遗传承人讲述北京端午味道
北京
明天下午返京最高峰 预计晚8时出现
综合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