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31日是第37个世界无烟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青少年免受烟草危害”。
“电子烟危害比卷烟少多了”“电子烟口味多,也不存在二手烟”……近年来,电子烟渐渐成为一种潮流,尤其是在年轻人中流行。中国疾控中心调查显示:2019年初中学生电子烟使用率为2.7%,高中学生电子烟使用率2.2%,职业学校学生电子烟使用率4.5%。国内青少年使用电子烟的人数急剧上升、令人震惊。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关电子烟的“健康真相”吧!
“电子烟”是用于产生气溶胶供人抽吸等的电子传送系统,是一种模仿烟草的电子装置,电子烟的雾化器能够把烟弹内的液态尼古丁转变成雾气,从而让使用者在吸食时有一种类似吸烟的感觉,实现“吞云吐雾”。一直以来,商家都以电子烟不含焦油、悬浮微粒等有害成分为卖点大肆推广,甚至在产品介绍中,打着“戒烟神器”“清肺”等旗号。因此,让不少人有了电子烟无害的错觉。
仙游县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黄绍亭
大多数电子烟其实是直接在“烟油”内添加类似香烟的成分,通过加热烟油而产生蒸汽,被人体吸入(肺部),达到一个吸烟的效果。相较于传统香烟,电子烟内少了焦油成分,但是它依旧含有像尼古丁、丙二醇、丙三醇、香精、双乙酰等对身体有害的物质。
电子烟虽然减少了真烟里的某些有害成分,但并非完全无害。有证据表明,它跟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有关。
仙游县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黄绍亭
吸食电子烟的话,主要是容易引起肺部的疾患,常见的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同时它会增加心血管病、消化系统包括多种代谢疾病的发生几率。而且为了迎合各种烟民的需求,现在市面上很多电子烟都有各种的口味,这其中是因为添加了一个成分,叫双乙酰。而双乙酰进入我们体内的话容易造成肺部的疾患,轻则呼吸受损,重则引起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也是我们俗称“爆米花肺”。而且这个伤害是不可逆的,即便在戒断电子烟后,肺部功能也没有办法恢复如初。
医生表示,长期吸食电子烟同样会增加肺癌等的患病风险。
仙游县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黄绍亭
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危险性平均大概高9-10倍,重度吸烟甚至可以达到10-25倍,像我们临床上比较多见的是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而且现在青少年很多都是从接触电子烟开始,但是因为吸烟年龄越小,他吸烟时间反而会越来越长,甚至吸烟量越来越大,那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就越高。而电子烟同样含有尼古丁成分,容易成瘾,部分电子烟尼古丁成分甚至超过传统香烟,而且由于对咽喉的相对刺激性小,更容易过量。
吸烟是导致肺癌的最大风险因素,这其中包括吸食电子烟。因此面对肺癌,最好的选择是停止吸烟!
仙游县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黄绍亭
对于想要戒烟的人群,一定要坚定自己戒烟的信心。还有就是我们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可以先采用减少吸烟的次数,逐渐戒掉自己想要吸烟的习惯。另外可以通过像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多运动、包括嚼一个口香糖来缓解烟瘾,减少戒烟压力,转移注意力。另外的话,像针对一些烟瘾比较重的人群,可以通过使用一些适当的药物进行戒烟,比如尼古丁咀嚼胶、吸入剂、戒烟贴等等。
仙游广播电视台新媒体出品
记者:叶凌璐 林益静
编辑:郑艺宁
值班主任:卢建峰
审核:吴建辉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