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原始本真:奥莫河谷的部落群
大美V视
2024-05-30 08:17
进入大美V视阅读更多内容

 

摄影/罗伯特·帕奇(Roberto Pazzi) 编译/张寅飞

 

位于埃塞俄比亚西南部、东非大裂谷核心区域的奥莫河谷,偏处一隅,似是一个与世隔绝的静谧之地。长约1000公里的内陆河奥莫河缓缓流淌其中,河的两岸零星地散布着少量草场和森林,卡拉族、穆尔斯族、哈马尔族、乃加汤族、孔索族和达辛力族等几十个当地部族都定居于此。

 

 

阿 里 族

 

01

 

阿里族居住在埃塞俄比亚的国家公园——马果国家公园的北边,是埃塞俄比亚的第一大部族,却是较少被探索的部落之一。族群约有12万人左右,以制作和售卖陶器闻名。他们拥有该地区所有部落中最大的领土以及大量的牲畜,族中无论男女,都会在耳朵上挂满各式耳环,在上臂、腰部佩戴色彩艳丽的饰品。对于美,他们似乎有着自己的一套标准。

 

哈 马 尔 族

 

02

 

相比之下,仅次于阿里族的第二大部族哈马尔族就出名得多。他们是埃塞俄比亚西南部部落之一,居住在奥莫河以东地区,是半游牧民族。采蜜是哈马尔族主要的日常活动,但和别的部族一样,他们还是最重视畜牧,饲养牛羊是哈马尔人生活的核心。

 

哈马尔族被很多人称为奥莫河谷“最美丽的部族”,源于他们装扮和气质的独特。这里的女子会在编好的头发和身体上都涂抹上牛油和红泥混合的涂料,煞是耀眼。她们大多穿着一条由整张羊皮制成的裙子,裙子上镶满了贝壳和彩珠。未婚和已婚女子的区别,需看脖颈上是否佩戴两条粗粗的木质项圈,若佩戴则为已婚。

 

 

远近闻名的跳牛仪式是哈马尔族非常独特的民俗活动,也可以说是该族的成人礼。年轻的哈马尔族男子必须成功跳跃过一排牛,才能获得结婚、生儿育女以及饲养牲畜的资格。在仪式上,牛群被排成一排,年轻人需要依次从第一头牛的背上跳到下一头牛的背上,直至最后一头,且还要反复四次,四次连贯成功才算过关。

 

 穆 尔 斯 族

 

03

 

穆尔斯族属于尼洛特人的一支,和哈马尔族一样名声不小,是这个地区最受欢迎的民族,定居在奥莫河和马果国家公园附近。穆尔斯族是游牧民族,人口不超过一万人。穆尔斯部落的名声很大一部分源于他们对佩戴唇盘的执著。他们是非洲甚至有可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仍延续这一风俗的部落之一,这也是辨别他们的最直接方式。

 

 

 卡 拉 族

 

04

 

相比其他部族,卡拉族规模就小得多,人口估计只有一千人至三千人左右。他们居住在奥莫河东岸,耕作方式十分依赖气候和环境,完全“靠天吃饭”。每当洪水季过去,河畔土地露出来的时候,他们便会开始种植高粱、玉米和大豆等作物。

 

 

和现代人惯有印象中的原始部落一样,卡拉族的脸庞和身体都画满了白色图案,尤其是在举办各种仪式的时候会画得更夸张。卡拉族人常佩戴面具,头上佩戴着象征勇猛的泥制发髻,不怒自威。在族中,男子的伤疤数量代表着他的杀敌数目,记录下他们挥刀勇猛砍向敌人或是打败某些林中猛兽的光荣时刻。在卡拉族,男子可以随意娶妻,不限次数,但前提是必须负担得起。

 

 

本文节选自《文明》2020.04月刊

来源:大美V视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从唐都长安到雪域高原:一条穿越千年的文明交融之路
新京号
从古到今,人类是如何获取、保存和传递知识的?
文化
从唐都长安到雪域高原:一条穿越千年的文明交融之路
新京号
以艳为美:胡里族的张扬与骄傲
新京号
迟子建:我不是任何潮流中的人,这使我自由
文化
我思,但我不在:人类主体主义何以走向了它的反面?
文化
又一条宝藏级自驾线!1400公里,解锁川西最精华的风光!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