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中国消费端碳排放长期低于生产端
新京报 记者 张璐 编辑 白爽
2024-05-29 17:24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5月2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显示,1990年至2019年间,中国消费端碳排放始终低于生产端碳排放。

 

《研究报告》集中呈现了有关专家团队基于消费端视角的全球碳排放研究最新结果,分析了1990年至2019年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消费端碳排放的演变特征,评估了典型产品的贸易碳转移效应。专家呼吁未来将消费端碳排放纳入全球碳核算体系,更科学地分配全球减碳责任,同时进一步优化方法学和数据质量,深化相关科学研究与国际合作,更好地为全球减排和气候变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消费端的碳核算着眼于消费行为所引发的碳排放,能够全面核算不同地域或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刻画经济活动中的碳足迹,评估不同消费主体所引发的碳排放动态,更有利于明晰生产者与消费者碳排放责任归属,更好地践行公平正义。

 

《研究报告》显示,1990年至2019年间,主要发达国家消费端碳排放普遍高于生产端碳排放,主要发展中国家则反之。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地区生产端碳排放始终大于消费端碳排放,差值从1990年的14.7亿吨逐渐扩大到2019年的41.7亿吨。

 

1990年至2019年间,中国消费端碳排放始终低于生产端碳排放,生产端和消费端碳排放差值由1990年的7.0亿吨增加到2019年的18.0亿吨。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强度降低83.3%,为全球提供更多的绿色低碳产品。2021年,中国因钢铁原材料产品贸易为其他国家承担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达1.0亿吨,因光伏产品贸易为其他国家承担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达2.5亿吨。

 

《研究报告》建议,进一步加强消费端核算方法学研究,扩展研究产品的覆盖度,构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全口径碳计量技术体系,以期获得更加深入、精确和全面的核算结果。

 

《研究报告》由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牵头,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同编撰。

 

编辑 白爽

校对 张彦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璐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明确40项绿色低碳行为,消费领域碳减排有了统一“标尺”
时事
低碳“照进”普通人生活,去年电子发票定基增长2567%
科技
赵新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警惕产业空心化和同质化
财经
长安暂停奔奔订单,微型电动车的荆棘时代是否到来?
汽车
四月车市“遇冷”,新能源与自主品牌已成亮点,全年有望稳定增长
汽车
三年筹备三轮问询,八马茶业IPO梦断
食品
“红”“绿”相映,扮靓浙西南
时事
广汽集团:计划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今年减排二氧化碳百万吨
汽车
去年89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净利润72.5亿元
第一看点
践行“双碳”责任,正在成为中国科技企业的自觉行动
智库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