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世界肠道健康日,养乐多呼吁关注“菌”衡
新京报 记者 郭铁 编辑 祝凤岚
2024-05-29 11:09
养乐多创新口味传递益生菌健康价值。

每年的5月29日是世界肠道健康日,为传递肠道健康的重要性,世界肠道日前夕,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第十九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落下帷幕。作为本次研讨会的重要科普活动,由养乐多、益力多联合支持举办的“消费者课堂”开讲。


第十九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消费者课堂活动现场。 企业供图

近90年来,养乐多在益生菌功能、肠道免疫学、肠道菌群、微生物群—肠—脑轴、微生物采集和功能分析等方面展开研究,不断挖掘益生菌的健康价值。另外,近期养乐多蜜桃味新品上市,在口味创新基础上添加铁元素,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不断挖掘益生菌价值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运动障碍疾病。有研究显示,便秘可能会使个体罹患帕金森病的风险增加一倍。本次消费者课堂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研究员、主治医师杨晓东带来了《肠道微生物与帕金森病》主题演讲,该研究由养乐多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开展。

近年来,对“微生物群—肠—脑轴”的研究日益深入。养乐多本社中央研究所食品研究部室长松田一乘在《探索益生菌调节肠—脑轴的新功能》主题演讲中介绍,虽然大脑和肠道相隔较远,但它们之间存在免疫、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网络。肠脑连接在心理稳态中越来越受到关注,肠道菌群被认为是关键的调节因子之一。益生菌的有益作用,如调节肠道环境和免疫功能,已被广泛认知。最近研究表明,益生菌通过肠—脑轴(压力应激、日间表现、抑郁情绪)调节,对心理健康有益。


杨晓东副研究员(左)、松田一乘室长(右)发表演讲。 企业供图

为实现“预防医学、健肠长寿、轻松享有”的代田理念,养乐多长期专注于益生菌对人体健康可能性的探索。养乐多本社长南治董事在演讲中回顾:近90年来,养乐多在益生菌功能、肠道免疫学、肠道菌群、微生物群—肠—脑轴、微生物采集和功能分析等方面展开研究,不断挖掘益生菌的健康价值。

科学守护肠道健康

20世纪初,养乐多创始人代田稔医学博士发现并强化培养出一定程度能够耐受胃液、胆汁活着到达肠道的乳酸菌——副干酪乳酪杆菌代田株(LcS)。彼时,很少有人理解摄入“活菌”这一概念。在此情况下,代田稔专注研究乳酸菌的健康益处,在以“治疗医学”为主流的时代,从“预防医学”新视角引领了益生菌健康理念。

多年来,养乐多持续进行益生菌基础研究,以及产品健康性、功能性的开发探索,与科研和医疗机构广泛合作,开展LcS在调节肠道环境、调节免疫、预防感染、缓解精神压力等临床研究。与此同时,养乐多从科普层面惠及大众,开展“消费者课堂”等面向大众的科普活动,用简明易懂的方式,把肠道健康和益生菌科学知识传递给大众。

养乐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梅原纪幸在消费者课堂致辞中表示,养乐多不断挖掘益生菌对人体健康作用的各种可能性,积累权威的科学循证,提升大众健康意识。


蜜桃味新品上市

近期,养乐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推出的全新产品——养乐多活菌型乳酸菌富含铁乳饮品(蜜桃味)(简称“养乐多蜜桃味”)已于5月15日在电商平台发售,5月24日在线下渠道开售。据介绍,这是在经典口味基础上融入水蜜桃果香,口感清爽,每瓶含100亿个副干酪乳酪杆菌代田株和1.1毫克铁营养元素,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健康选择。



养乐多活菌型乳酸菌富含铁乳饮品(蜜桃味)。 企业供图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2023版)》指出,一般人体的铁推荐摄入量为每日10毫克—18毫克,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每日42毫克。其中,成年男性铁的推荐摄入量为12毫克/天,育龄女性为18毫克/天。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活性乳酸菌产品近年来在市场上备受青睐。养乐多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安心、美味产品的同时,坚持投入益生菌研究与科普教育。养乐多认为,蜜桃味新品的推出再次契合了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健康生活的期待。养乐多将继续秉承代田理念,守护公众肠道健康。


文/郭铁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朱名恬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郭铁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一人感染传全家,这种细菌可致癌!超50%的中国人中招,你家餐桌就有!
新京号
超六成消化不良与进餐相关 专家:细嚼慢咽、饭后别久坐有助消化
消费
癌细胞最怕的防御系统曝光!预防癌症一定要知道的4个“免疫密码”
新京号
肚字咕咕叫竟是癌症信号?盘点5种不正常的“肠鸣音”
新京号
《发酵乳》新国标出炉,酸奶市场迎政策利好
消费
隔着玻璃晒太阳能补钙吗?4月“科学”流言榜解答
时事
4.6%的心脏骤停发生在厕所!记住,这个动作尽量少做!
新京号
世界痛风日丨专家详解关于痛风的14个误区
消费
“237能量碗”上市,赛百味如何改变“健康餐=不好吃”?
消费
即使过敏也不要用激素药物?3月“科学”流言榜发布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