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建筑文化蓝皮书:数字化技术为建筑遗产保护提供了新方式
新京报 记者 叶红梅 编辑 唐峥
2024-05-27 21:19

新京报讯(记者叶红梅)近日,北京建筑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建筑文化蓝皮书:北京建筑文化发展报告(2023)》。蓝皮书提出,数字化技术为建筑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方式,可以与传统文物建筑保护技术相结合,促进文物建筑修复、保护和研究工作,建议加强数字科技赋能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

 

蓝皮书指出,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是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北京文物事业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保护传承利用模式也进一步完善和成熟。其中,数字化技术为建筑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方式。

 

蓝皮书分析,数字化技术可以与传统文物建筑保护技术相结合,赋能文物建筑修复、保护和研究工作,对于加强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及利用有着重要意义,也可以赋能建筑遗产数字化展示利用。比如,北京故宫“发现·养心殿”、鼓楼“时间的故事”、圆明园、法海寺等文物建筑的数字展览各具特色,取得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总体上看,北京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数字资源和数字化展示还呈零星应用状态,未来随着数字科技的进一步赋能建筑遗产文化资源保护展示的数字化水平将全面提升,传播边界和渠道将进一步拓展,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也会呈现更多可能性。

 

蓝皮书建议,加强数字科技赋能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通过支持北京文博行业数字化平台发展,培育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在建筑遗产保护领域创新应用的土壤,推进数字科技与建筑文化融合。注重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展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保存状况评估,收集建筑遗产本体和其周边的数据,建立数字化建筑遗产档案数据库及动态管理台账,掌握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使用动态。应用数字测绘、三维激光扫描、三维建模、虚拟现实场景等数字技术的数字化展示,能够达到仅靠文字、图片展示难以达到的传播效果,是未来建筑遗产展示和传播的新趋势。但总体上看,目前数字化展示建筑遗产仍主要应用在一些重要文物建筑的保护,如中轴线建筑遗产,应用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扩展,应着力全面提升建筑文化资源保护展示的数字化水平。

 

编辑 唐峥

校对 李立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叶红梅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2.5万亿元,海洋经济发展向新向好
时事
门头沟的他们,以劳动书写荣光!
新京号
千年文脉作轴,徐州彭城七里重塑城市更新标杆
时事
建园110周年,北师大实验幼儿园启动“木铎教师”培养计划
教育
一周碳要闻:保护冰川需从根本上阻止全球变暖(碳报第139期)
财经
权威发布|2025东营工业再发力!六大举措擘画工业新图景!
新京号
波司登创始人高德康:深耕主业谋创新是民企的核心竞争力
观点
尹力到北师大调研,强调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北京
家校、平台和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网红儿童之下有哪些未保难题
科技
外卖利润率话题“掀水花”,美团迎战即时零售大考
消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