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人体肠道菌群主要特征的专家共识》发布
新京报 记者 郭铁 编辑 李严
2024-05-24 15:07

新京报讯(首席记者郭铁)5月24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人体肠道菌群主要特征的专家共识》,提出健康肠道菌群对外来扰动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与稳定性,肠道菌群失衡与人体免疫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等5项共识。


共识1:肠道菌群的形成及其对宿主的影响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肠道菌群以其错综复杂的方式与宿主相互作用,不仅影响宿主胃肠道生理和消化功能,而且对人体血糖、血脂、免疫力和心理健康等方面也有作用。人体肠道菌群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不仅受到宿主基因型、年龄、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到膳食结构、运动、睡眠等生活方式的影响。


共识2:特定菌种丰度及代谢物等可作为评价与调节肠道菌群的重要指标


高丰度的双歧杆菌被认为是婴儿肠道中“更健康”的指示性菌种。对于健康成年人,双歧杆菌和乳杆菌被认为是调节肠道菌群的目标菌种。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乙酸、丁酸等短链脂肪酸,以及肠道转运时间、排便频率、粪便形态等,也常被作为人体健康肠道菌群的重要衡量指标。


共识3:健康肠道菌群对外来扰动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与稳定性


健康人体的肠道菌群是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石物种对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肠道基石微生物的种类和丰度可作为评估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人体健康状态下,肠道菌群受到外界扰动后具有较强的弹性和恢复能力,以此保障肠道微生态的稳定性,从而维持宿主健康。


共识4:肠道菌群失衡与人体免疫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人体肠道菌群的失衡主要体现在其丰度、组成与功能的显著变化,特别是有益菌群的大幅减少和病原微生物的增多,同时伴随着微生物多样性的明显减少。外界环境的扰动和宿主生理因素的变化等,也可显著影响肠道菌群的弹性和恢复能力。肠道菌群的失衡与人体免疫和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合理膳食、健康生活方式及补充益生菌等是调节肠道菌群的主要途径。


共识5:健康肠道菌群的精准识别与调控需多种新技术的集成与突破


目前对肠道菌群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粪便样品的分析结果。由于这些样本无法完全代表胃肠道内的微生物菌群或黏膜微生物,行业亟待突破肠道菌群样本采集技术,发展培养组学技术及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集成等新技术。


编辑 李严

校对 赵琳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郭铁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中国八大菜系,哪个最抗炎?江苏菜排倒数,第一你肯定想不到……
新京号
很多病都和慢性炎症有关!6种“抗炎食物”,4种生活方式,吃对做对可以帮身体消炎
新京号
癌细胞最怕的防御系统曝光!预防癌症一定要知道的4个“免疫密码”
新京号
“最脏水果”第一名,小心一口就中招!夏天很多人都爱吃
新京号
隔着玻璃晒太阳能补钙吗?4月“科学”流言榜解答
时事
多成分叠加或影响钙剂吸收,医生提醒:补钙需考虑摄入量和吸收率
健康
孩子把AI当作“心理树洞”可行吗?精神科专家分析
时事
茉酸奶首家牧场奶仓店开业,高标准重塑现制酸奶行业格局
消费
三高不可怕,逆转有高招,营养师教你怎么把三高吃回去!
新京号
《发酵乳》新国标出炉,酸奶市场迎政策利好
消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