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小小的机械臂,在光伏电池片生产线上,一次性精准又平稳地将几十个薄如蝉翼的硅片取出并插入指定的几十个槽内。如此这般,循环往复。硅片与卡槽之间的间隙细如发丝,可是小小的机械臂却操作得游刃有余。
这个机械臂就叫光伏插片机器人,由位于芜湖市鸠江区的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随着最难的光伏插片工艺的攻克,埃夫特结束了国内光伏行业长期依赖国外插片机器人的历史。
今年的中国品牌日,首届长三角国际品牌创新案例在上海发布,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报送的《埃夫特光伏电池领域高性能插片应用》成功入选。
一个外貌平平的机器人为何能改写行业历史?
攻克它的技术难点有哪些?
光伏是绿色能源,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光伏发电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薄薄的光伏电池片看似简单,实则是复杂的多层结构。要完成从最基础的硅材料到最终的光伏电池组件的蜕变大致要经过工业硅、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主要工艺流程,上百道工序加工制成。
这给机器人在光伏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
早在2017年,埃夫特机器人正式迈入光伏行业,在部分工艺段的市场占有率接近80%。然而,在2023年之前,光伏行业的机器人应用仅最后一个插片工艺段没有实现国产,仍然依赖国外知名厂商的机器人产品。
埃夫特决定攻占这最后的堡垒。但要在指定的工位取出、插入硅片,这看似简单的机器人“上下料”动作在插片工艺环节需要跨越的技术“门槛”非常多。
首先,生产线布局紧凑,设备内部空间运动受限,需要更灵活的姿态。
其次,硅片薄而脆,极易碎裂,需要更精准的定位精度和平稳性。机器人在插入或取出操作过程中直接触碰昂贵的硅片,稍有差池就前功尽弃。
这对插片机器人的工作节拍、稳定性和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确定目标、狠下决心,就没有抵达不了的高峰。埃夫特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地研发、试验,最终满足了光伏插片应用中对机器人高轨迹精度、高重复定位精度、高运动速度、高防护等级的使用需求以及0.15mm 厚度电池片在搬运过程中无隐裂伤痕、高良品率的需求,打破行业国外垄断的壁垒。
成绩令人振奋,但要从外国人手里夺回客户和市场,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正面“PK”,用实力和数据说话。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故事,埃夫特董事长在2023年的腾讯产业科技大会上专门讲到的故事。
为获取市场订单,公司和某国外头部机器人厂家在国内某光伏龙头企业现场,各自优化各自的机器人,双方经过近三个月的时间交替提升速度和良率指标。最后双方都达到了极限,这个极限下双方居然是一样的速度和一样的良率。
但是,埃夫特响应更及时,且机器人迭代速度更快,而国外竞争对手只有经过一定时间后才会有所迭代和提升。
另外,埃夫特研发团队在国内,可以更好提供服务,相比国外企业的被动,公司会更加主动询问客户的需求 。
通过比对,埃夫特顺利拿到了这个订单。而这个故事也很快在业内传来。埃夫特光伏插片机器人的品质得到了行业认可,从而也改写了国内光伏企业在该制造环节长期依赖国外厂商的历史。
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 2007 年的专注于工业机器人产业的高科技公司,以通用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为基础,在喷涂、焊接、码垛、搬运、上下料等多个应用领域提供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3C 电子、光伏、锂电等各行各业。
锂电
汽车
食品饮料
木工家具
多年的发展,埃夫特已成为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第一品牌,同时以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第一梯队企业为长期战略目标。作为高速发展的国家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埃夫特拥有自己的情怀和梦想,那就是董事长所说的“让中国制造业实现‘机器人自由’!”
▍记者:李 贾
▍编辑:陈轶敏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