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世界高血压日丨发病日趋年轻化,中青年如何管好自己的血压?
新京报 记者 张兆慧 编辑 岳清秀
2024-05-17 16:57

高血压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近年来,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中国高血压调查最新数据显示,我国≥18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9%,患病人数约2.7亿。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一起关注中青年人群的高血压管理。


“与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较多不同,除部分因头晕、头痛或其他症状就诊发现高血压外,多数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医生孔兆佳介绍,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多以单纯舒张期高血压为主,老年高血压以动脉硬化、容量负荷及大动脉僵硬度增加为主;且中青年高血压人群中合并超重/肥胖及代谢异常比例高,高血压家族史明显高于老年高血压人群。


孔兆佳认为,生活在噪音、嘈杂的环境中会影响到休息和睡眠质量,长期睡眠障碍或睡眠差的人患高血压的几率远高于正常人。此外。三餐不定、加班熬夜、抽烟喝酒,摄入过多高盐、高热量、高胆固醇食物,缺乏运动,体重增加等都是导致高血压患者低龄化的重要因素。


“不同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规律监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在家庭中实施血压监测的比例偏低,担心降压药物带来不良影响,往往降压治疗不积极,常自行减药、停药,血压控制率较低,治疗依从性差。”孔兆佳表示。


在科学控制血压,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方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李彬建议中青年人群科学监测血压,已经患有高血压的人群应在监测血压的同时长期服药,在生活方式改善及药物的综合作用下,把血压控制在一个理想的状态。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董樑提醒,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 无明显症状不代表没有高血压


一些高血压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头痛、耳鸣、疲劳、心悸等症状,但大多数患者起病缓慢,缺乏特殊临床表现,导致诊断延迟,仅在体检测量血压或出现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被发现。另外,固有观念总认为高血压是老年病,年轻人则不以为然,主打一个“我不检查,就没生病”“没什么症状就不用治疗”的想法,这是不对的。


  • 人的血压一天内是规律变化的


血压其实是时刻变化的。正常人的血压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表现为“双峰一谷”,即上午6-10点、下午4-8点是一天当中血压的两个高峰阶段,而凌晨往往是血压的一个低谷期。另外,清晨高血压是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更应格外重视。建议在每天早晨起床排空膀胱后,安静休息3-5分钟再进行血压测量。


  • 电子血压计的测量结果靠谱


无论是诊室血压测量,还是家庭血压监测,规范使用电子血压计,测量数值能够真实反映患者的血压情况,为医生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正确家庭测量方法为:早晨起床后1小时内或晚上就寝前测量血压;早晨测量应在服降压药物及早餐前、排尿后测量坐位血压;坐在有靠背的座椅上,双脚自然平放;裸露上臂,上臂及血压计与心脏处同一水平。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翟永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兆慧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当“被封印的人”走出医院
新京号
垂杨柳医院开展肾脏日义诊,医生:重视体检,提防“无形的杀手”
公益
瘫痪一个月,我在治疗中认全了北京的草莓产地和品种
新京号
高血压标准之辩:一场事关2.43亿人的争议
时事
患者已超千万 潜在人群巨大 预防心衰从这里入手
健康
专访丨北大教授刘晓云:医改十年后的中国公共卫生体系
文化
“超越老龄”:我们如何重新定义衰老?
文化
这也许并不是一场终将失败的战斗丨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
文化
二十一世纪,医疗对我们仍然有利吗?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