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一次挂号管三天”,惠民举措宜尽快制度化推广 |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编辑 柯锐
2024-05-08 16:00
这次地方性改革若获得成功,对于挂号看病模式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患者在医院门诊部等候就诊。图/IC photo


据江苏省卫健委消息,为优化门诊服务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5月7日起,江苏全省352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开展普通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惠民实事项目,患者如因检验或检查当天不能完成或不能获取报告,尚未完成诊疗,三天内可携带报告结果到同一医院的同一院区、同一科室复诊,无需再次挂号,享受免缴跑一趟门诊诊察费(挂号费)政策。


过去,山东、湖南、四川等地的部分医院也实行“一次挂号管三天”,但多属医疗机构自我创新之举。参与的医疗机构不多,还没有明确的制度保障,因而缺乏稳定性,说不定哪天医院不想干了,也就不了了之。


这一次明显不一样,以江苏省卫健委牵头,不仅参与的医疗机构众多,而且政策措施更加可靠和稳定。这次地方性改革若获得成功,对于挂号看病模式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这次举措不仅推广的层级高、范围广,而且规则设计比较稳妥和谨慎。“一次挂号管三天”不含跨科室普通门诊、专家门诊、多学科联合诊疗门诊、特需门诊及急诊等。患者复诊时发现需要到其他科室就诊的,也需要重新挂其他科室的号。首诊当天的诊疗已完成,三日内需继续治疗还要挂号。


从最初设计方案时就把这些复杂情况排除在外,不急于求成,利于从易到难,渐进式地丰富和完善这一惠民举措。


这一谨慎探索是恰当的,毕竟该惠民举措在落实过程中,还可能出现一些新情况。尤其是,针对“一次挂号管三天”等举措,社会上存在一些担心和顾虑值得重视。比如诊疗秩序如何维持、挂号费减少的成本怎么分担、医生的工作量与薪酬如何分配,以及医务人员和患者若就是否需要重新挂号产生分歧如何调解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找到答案。


但担心和顾虑不是停步不前的理由,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先迈出第一步,然后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样“摸着石头过河”,才能在实践中成长,让这一惠民举措逐渐走向完善。


如果问“一次挂号管三天”离全面推广有多远,可以说,只隔着“下定决心”这一点距离。


从社会氛围来看,民众对改变一次看病多次挂号等现象的呼声很高;从医改趋势来看,现在医疗领域各种便民举措陆续推出,重复挂号现象若不能得到尽快纠正,就会变成便捷就医路上最明显的一块绊脚石。因此,改变势在必行,甚至日益显得紧迫。


更重要的是,国家卫健康委2022年6月发布《医疗机构门诊质量管理暂行规定》,其中第十六条强调,医疗机构应当明确挂号有效时间,建立患者因检验、检查结果回报就诊的保障机制,合理安排患者复诊次序。


由此看来,改变重复挂号现象早就出台了“上位”规定,推出“一次挂号管三天”等举措,是落实相关政策和提高医疗质量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之举,此类惠民举措宜尽快进入制度化推广阶段。


撰稿/罗志华(医疗工作者)

编辑/柯锐

校对/刘军

相关推荐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这场记者会干货满满
时事
2024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发布
第一看点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发布!今年重点任务——
新京号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发布!今年重点任务——
新京号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发布!今年重点任务——
新京号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发布!今年重点任务——
新京号
全文丨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北京
为民办实事 潍坊办出圈
时事
北京“十四五”时期优化营商环境规划全文出炉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