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新闻8点见丨4条高铁线票价将调整;放松限购、以旧换新成楼市重头戏
新京报 编辑 刘喆
2024-05-07 19:26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远距离出行游玩,坐火车是比较快捷的交通方式。近日,几条热门高铁线路票价调整的消息引发关注。很多人发现,部分线路票价将有不同程度上涨,部分涨幅达到20%左右。


资料图。


5月2日,铁路12306官网发布四则调价公告。自今年6月15日起,对京广高铁武广段、沪昆高铁沪杭段、沪昆高铁杭长段、杭深铁路杭甬段上运行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公布票价,也就是无折扣的全价票票价,进行优化调整。


从公布的票价表来看,有些调整后的公布票价比当前票价有所上涨。以京广高铁武广段为例,长沙至广州南二等座2024年6月15日起公布票价为377元,较目前的公布票价314元上涨20.06%。再如沪昆高铁沪杭段方面,上海虹桥至杭州东二等座公布票价提升至87元,较现行的公布票价73元上涨19.18%。


高铁是如何定价的呢?2016年以前,它是由国家集中管理的,主要是以建设和运营成本为基础进行测算和制定。


2007年,原铁道部发布通知,明确规定动车组列车软座票价基准价为每公里一等座0.3366元、二等座0.2805元,可以上下浮动10%。高铁的定价参考了动车组的定价,同时也考虑到建设成本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高铁的票价一般高于普通动车组的票价。此外,高铁定价遵循递远递减原则,也就是里程越长,平均运价率越低。2016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改革完善高铁动车组旅客票价政策的通知》,铁路运输企业从此可以对高铁动车客票进行自主定价。


那么高铁票价调整,主要出于哪些考虑?这一次为什么选择这几条线路进行调整?


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研究员、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红昌表示:高铁票价的调整要考虑高铁市场需求、高铁运输供给能力、铁路系统的财务平衡、市场竞争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基于以上的原因,这也是选择这几条线路的重要原因。长大干线市场需求旺盛,高铁供给能力相对比较紧张。对于铁路运输系统的财务补偿能力较强,市场竞争相对来讲的话也比较激烈,可以采取这样的灵活票制票价。


高铁票制票价的不断市场化是基本趋势。会出现高铁票价上浮和下浮幅度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是高铁收益管理的内在需要。由于成本的不断提升,原材料、动力等等不断地增加,在成本推动型的条件下,高铁票价的调整也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趋势。阅读全文>>>




截至5月6日,全国31省份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已全部披露,十余省份经济增长达到预期目标,部分地区增速好于预期,8省份增速达6%及以上。省域经济正面临新一轮洗牌,各地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表现如何,谁是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



今年一季度,城市排位发生大洗牌,经济大省中,河南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四川,再次回到全国第五。此外,安徽超过上海,北京超过河北,重庆、云南纷纷超过辽宁。


全国GDP同比增长5.3%,分省情况来看,16地增速超过全国水平,天津增速与全国增速持平。吉林成为一季度省域经济“黑马”,相比2023年同期增长6.5%,领跑全国。江苏、重庆一季度同比增速均为6.2%,增速并列第二。此外,还有5省份增速达到“6字头”,分别是北京、浙江、四川、湖北、山东。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西藏、海南分别以9.5%和9.2%的GDP增速,成为省域经济的两匹“领头羊”,2024年增长目标均定为8%左右。但从一季度情况来看,两地都出现增长乏力问题,增速分别为5.1%和3.3%,均低于全国增速。


今年一季度,六经济大省仍发挥挑大梁作用,其中四省一季度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江苏增长最快,同比增速达6.2%,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


广东作为中国经济第一省,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达31510.6亿元,同比增长4.4%。值得一提的是,广东增速低于全国水平,粤苏差距再次缩小。2023年一季度广东地区生产总值高于江苏776.53亿元,而到了2024年一季度,两者差距缩小至490.2亿元。相比之下,江苏追赶势头强劲,主要动力来自外贸市场的恢复。


“东北热”从去年一直持续到今年,一季度东北两省增速跑赢全国水平。东北两省经济回春的背后,是其工业基因深植的强大根基。一季度,吉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辽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作为吉林经济的“顶梁柱”,汽车产业成为其能否稳定增长的关键。阅读全文>>>




过去几天,北京、武汉、深圳等热点城市接连出台楼市新政,再度为房地产市场复苏注入“强心剂”。放松限购成了一线城市楼市调控的关键词。


资料图。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2023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为1779.01万,比上年末增加12.83万,增量位居一线城市之首。深圳人口保持较快增长,且非户籍居民较多,优化限购政策有助于进一步释放购房需求。


北京、深圳接连优化限购政策后,更多核心城市的限制性政策有望跟进优化,释放居民购房潜能。随着政策效果逐渐显现,房地产市场活跃度有望改善,叠加去年同期交易高基数效应逐渐减弱,全国新房市场有望加快筑底企稳。


除了一线城市楼市新政备受关注外,住房“以旧换新”也成为当前楼市调控的“重头戏”,一些城市甚至拿出了“真金白银”补贴换房。


比如武汉,5月6日便明确提出,要推行“卖旧买新”交易新模式。今年12月31日前,对出售自有住房并在6个月内购买新建商品住房,或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后12个月内出售原自有住房的家庭,由购买新建商品住房所在区财政部门对其出售原自有住房已缴纳的增值税按计税价格的1%给予补助。


武汉同时提出,组织金融机构提供长期低息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收购置换购房家庭的自有住房,用于市场化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拆迁安置住房等。


5月6日,深圳的楼市新政也提出,支持在本市有开发项目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相关房地产中介机构开展商品住房“收旧换新”和“以旧换新”工作。对于实施“收旧换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收购换房人旧房时不受本市关于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法人单位购房政策的限制。


5月3日,上海市房地产行业协会、上海市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联合倡议发起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活动。参加“以旧换新”活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承诺,在一定期限内,旧房未成功出售的,购房居民可以无条件“退房退款”;房地产经纪机构承诺,对购房居民的旧房“全城推、优先卖”。


根据中指研究院监测,截至5月6日,全国已有超50城表态支持住房“以旧换新”。 这类政策与4月底政治局会议提出的“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相一致。


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小嫱认为,当下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并不能单纯从鼓励居民购房切入,需从供需两端着力,构建新发展模式,比如,如何解决当下的供应大于需求问题,具体措施可以从收购市场存量房,增加“以旧换新”措施,收购刚需存量房统一改造为保障性住房等,化解当前的刚需二手房去化难的问题。阅读全文>>>




让男孩砸碎自己的手办,让女孩将玩具漫画书扔进垃圾箱,更有语言攻击:“你初二了呀,怎么搞得像幼儿园大班的一样,这简直就是穿尿不湿的宝宝嘛”……这两天,社交媒体账号“赵菊英家庭教育”发布的几段视频引发争议。


赵菊英让男孩砸碎手办。


赵菊英是谁?其自称是资深家庭教育专家、33年资深语文名师,在全国各地巡回演讲超过1000场,出过两本书。甘肃省嘉峪关市教育局人士则表示,赵菊英于2023年从该市某小学退休,对于网友反映的问题,教育局将介入调查。


不管其名头究竟是“耀眼”还是“现眼”,仅从视频呈现出来的“教育方法”看,实在是太拙劣了,不仅配不上“资深教育专家”,甚至也配不上“教育”二字。


这个所谓资深家庭教育专家的行为逻辑一是先声夺人,震慑学生,然后再顺势放缓,试图引导学生听从自己的训诫。譬如,一上来就是一通语言风暴,以及简单粗暴地打、砸、扔,通过强制隔断孩子的各种生活联系、情感寄托,试图让他们达到专注于学习的目标。


或许,在个别家长眼里,此人的身上有一种杀伐决断的果敢,也确实能够“镇”住一些孩子,但也仅此而已。毕竟,养育孩子,是需要爱的,而不是靠恐吓的。


而其行为中渗透的那种高高在上、予取予夺的姿态,也会对孩子造成情感上的伤害。手办、玩具、漫画书等等,三下两下砸烂扔掉,固然简单,但能抹去情感和记忆吗?以“毁尸灭迹”的方式搞“断舍离”,不仅不会成功,还会引发逆反,甚至会使得孩子从此就把自己封闭起来,再也不愿和老师家长坦诚交流。


近年来,家长和社会越来越重视教育,便捷的社交平台也就成了各路“家庭教育专家”的秀场。这中间,不少有真知灼见的专家确实给出了好的意见,但也不排除一些浑水摸鱼者在收割流量。


像“赵菊英家庭教育”这样,以极端的话语和操作,将触角深入到家庭中,尽管其言语和行为恶劣粗鲁,不无冒犯,但却直击家长的痛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焦虑起到了按摩的作用,所以颇能吸引流量。


但无论如何,如此拙劣的家庭教育观念都不值得称道,更不应该在社交平台大行其道、迷惑人心。依靠这种粗暴的所谓家庭教育,托不起孩子的未来。阅读全文>>>




出乎许多观察人士的意料,哈马斯同意了斡旋方提出的加沙地带停火提议。哈马斯5月6日发表声明说,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哈尼亚当天已分别向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和埃及情报总局局长阿巴斯·卡迈勒通报了这一决定。


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哈尼亚。图/IC photo


哈马斯的决定并不意味着加沙能够立即实现停火。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6日表示,哈马斯接受的提议和以色列的核心要求“相差甚远”。但他为达成协议保留了可能性,说以色列仍会派高级别代表团前往埃及进一步协商谈判。


让达成停火协议陷入巨大不确定性的,是以色列进攻拉法的计划。就在5月6日稍早,以军发表声明说,已要求拉法东部大约10万人向附近的“人道主义区”撤离。外界认为,这是以军即将进攻拉法的信号。


围绕加沙停火协议最核心的矛盾在于,哈马斯方面希望的是加沙永久停火、以色列军队全面撤出加沙并结束对加沙的围困,而以色列方面则坚持要彻底摧毁哈马斯,否则不会停止这场战争。


综合多家外媒报道,哈马斯同意的停火协议包含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持续42天。在第一个阶段,哈马斯将释放部分人质,其中包括被哈马斯扣押的以色列女兵,以色列方面则释放大约50名巴勒斯坦囚犯。


在此期间,以军将停留在加沙。而在停火协议生效11天后,以军将开始拆除在加沙设立的军事设施,同时从连接加沙南北的“内扎里姆走廊”撤离。与此同时,因为战争流离失所的加沙人也可以逐渐从加沙南边返回北边的家中。


停火协议第二个阶段的目标是实现“持续的长期平静”,其间以色列需从加沙全面撤军。而第三个阶段则是,以色列解除对加沙地带的封锁。一名哈马斯高级官员对法新社说,“球现在到了以色列一边,看它是同意还是阻碍停火协议”。


哈马斯同意停火协议后,加沙民众欢呼庆祝。在加沙最南端的拉法,许多人在期待,达成停火协议后他们是否就可以不用再继续转移。


然而,以色列会如何踢这场“球”仍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以色列方面虽然表示,将派高级别代表团前往埃及,以“最大限度提升达成以方可接受协议的可能性”,但也说哈马斯接受的提议和以色列的核心要求“相差甚远”。阅读全文>>>


编辑 刘喆 设计 朱静晖 校对 刘越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