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陈映芳:作为修辞方式的“作为……的……”
新京报 编辑 罗东 张婷
2024-05-01 12:31
社会科学呈现的既是“事实”,也是“修辞”。书评周刊专题《社会科学的修辞》采访了国内外12位学者,请他们一起回忆那些让他们喜欢的、说服他们的社科文本。本篇受访者为学者陈映芳。

现代社科讲述和论证事实,一种有别于自然科学的社会性事实、文化性事实,它不能宣称“本文讲的是科学的,你们都该相信”。还得靠修辞。只不过其修辞有显性的,也有隐形的。显性的修辞有名有姓,如比喻、反讽,具有比较高的艺术性;隐形的修辞则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是未被命名的策略。


上世纪末,生于1942年、现年82岁的经济学家迪尔德丽·N. 麦克洛斯基在《经济学的修辞》中较早揭示了修辞的秘密。书评周刊专题《社会科学的修辞》采访了她与其他十一位国内外学者,请他们一起回忆那些让他们喜欢的、说服他们的社科文本。


本篇受访者为学者陈映芳。


图片

本文出自新京报·书评周刊2024年4月19日专题《社会科学的修辞》中的B06版。


图片

陈映芳,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城市中国的逻辑》《秩序与混沌:转型中国的“社会奇迹”》等。在多年的城市研究中,陈映芳向读者揭示了中国城市开发和社会兴起的逻辑。前不久,她退休了,打算以“(让读者)忘记那个社会学家陈映芳吧”的勇气写写“小文”。


陈映芳:就叙述方式而言,我比较喜欢的一种修辞——记得在课堂上曾经特地写出来给学生作解释的句式,可能是“作为……的……”,或谓“……作为……”(……as……)。城市社会学史上有几篇著名的论文,都是这个句式,如路易斯·沃思(Louis Wirth)的《城市性作为一种生活方式》(Urbanism as a Way of Life,1938),另一篇如哈维尔·莫洛彻(Harvel Molotchr)的《城市作为增长机器》(The City as Growth Machine: Toward a political economy of place,1976),都是经典的参考文献。这样的叙述模式有利于我们探讨一个系统的某种功能,或分析确认一个事物隐含的某种属性。就比如“urbanism”,有时我们翻译为城市主义,那可能是指作为一种城市观、或者一种意识形态的城市主义。


我觉得这样的修辞对社会科学的思考方式很重要。我自己在解释当今大学里许多社会学者扮演的“角色丛”时,有时也会使用这样的句式,如“作为研究者的社会学者”“作为专业教师的社会学者”“作为知识分子的社会学者”“作为社会行动者的社会学者”“作为智库专家的社会学者”……以此来看待不同学者的身份认同、角色伦理或角色错位现象。这样的细分法,多少存在将“知识分子”专业化甚至矮化的倾向,不过相对于韦伯的“学术作为一种志业”(Wissenschaft als Beruf)这样一个更高位的命题,它们在今天也许能帮助我们清晰一点去理解、并多少缓解一些高校教师的角色冲突,以及内心的角色紧张感。


采写/罗东

编辑/宫照华 罗东 张婷

校对/薛京宁

相关推荐
江南古镇:文化故乡如何被定义
文化
市花映东营,这份双向奔赴的美好你值得拥有
新京号
电影《无名之辈:否极泰来》发终极预告,章宇任素汐改写人生剧本
娱乐
高丙芳案回溯:代理包工头借名讨薪被判虚假诉讼,二审后将申诉
时事
马克·斯特兰德:我们这些小小的生命,如何在黑暗中旅行
文化
北京高招录取启动 主要日程安排公布
第一看点
遵义红歌艺术团:让红色经典“咏”流传
新京号
《酱园弄·悬案》发最新预告,章子怡雷佳音“杠上了”
娱乐
长物为伴:宋明文人雅致生活
新京号
汇总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哪些优秀作品将亮相?“剧透”来了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