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音乐剧《飞天》举行创作研讨会,北京持续研究文艺评论热点现象
新京报 记者 刘臻 编辑 田偲妮
2024-04-30 16:53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音乐剧《飞天》4月27日晚在保利剧院进行北京首演最后一场演出,4月28日,北京市文联组织召开“传统文化的诗意表达”音乐剧《飞天》创作研讨会,共同探讨该剧受到观众热情追捧背后的理论逻辑。研讨会由北京市文联、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北京音乐家协会承办。市文联党组书记陈宁,市文联党组副书记马新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小勇,副总经理、董事张蕾等出席会议。


音乐剧《飞天》创作研讨会成功举办。


景小勇表示,《飞天》从2016年开始立意创作,制作人李盾、作曲家三宝、编剧与词作家关山这组音乐剧的“铁三角”酝酿了8年。《飞天》13首主题音乐,积累了大量的粉丝。作为先有音乐再有剧本的创作,积累时间长,主创力量强是这部剧成功的关键。北京市文联特约评论家、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宋宝珍通过与其他几部敦煌题材作品进行对比,全面分析了该剧在叙事结构、人物塑造、视觉呈现方面的特色,认为该剧深度挖掘了敦煌文化的精髓,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北京市文联签约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金浩表示,看完该剧,对他认识敦煌是一个颠覆之旅。他认为该剧舞美简约而不简单,但在揭示主线上整体冲击力还可以更强一些,仍有进步空间。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教授黄悦认为,该剧将敦煌精神具象化,真正让敦煌从中国符号走向了中国故事,是进行国际传播特别好的题材。同时数字媒体为观众欣赏舞台艺术提供新的审美体验,如何让新的技术与剧情更好融合值得思考。《飞天》制作人、艺术总监李盾则用“偶然遇见,瞬间感动”概括了《飞天》的创作历程,他认为音乐剧是现场娱乐的终极表达形式,做音乐剧要引领而不能顺势。音乐剧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很好载体,中国音乐剧走到今天,深受年轻人的喜欢。该剧的叙事方式是全新的,因此必然会有一些争议。他表示将结合各方意见建议,对该剧进行进一步打磨,争取让大家看到更完美的作品。


据悉,此次研讨会是2024北京文艺评论热点现象研究系列研讨的第三场。今年,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将进一步发挥协会优势,加强议题设置和话题引导,突出跨门类、跨学科性,组织不同门类文艺家、评论家交流研讨,共同探索热点文艺现象、文艺作品、文艺思潮背后的艺术规律,为首都文艺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编辑 田偲妮

校对 刘越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刘臻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以批评精神促进文艺创作专题研讨会举行,助推评论和创作良性互动
娱乐
大戏看北京文艺资讯丨北京曲剧《龙须沟》呈现市井人家奋斗史
娱乐
120+摊主集合完毕!2025北京图书市集春季场图书摊主介绍
文化
120+摊主集合完毕!2025北京图书市集春季场图书摊主介绍
文化
挑花眼?北大新学期开设通识核心课推荐
新京号
《唐伯虎传》:一代才子绝望之巅的彷徨与挣扎
文化
践行新思想,开创新局面|北京电影家协会2024年度大事记
新京号
刁钻“老白”也认可《十日终焉》!番茄巅峰榜“引领网文新圈层”
文化
中国文化产业2025十大发展趋势
新京号
影苑沙龙|视界·纪录:浅谈国产纪录片的多元视角与创新表达研讨会在京举办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