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中关村对话|齐向东:要增强“人工智能+安全”的鉴伪能力
新京报 记者 罗亦丹 编辑 岳彩周
2024-04-26 21:59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罗亦丹)4月26日,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在2024年中关村论坛现场接受了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的采访,回答了如何看待深度伪造和AIGC等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间接成为了辅助网络诈骗、生成网络谣言的工具这一问题。


齐向东表示,用深伪技术辅助诈骗,生成谣言,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去年5月,一张五角大楼遭到袭击的AI生成图片,在推特上广泛传播,导致美股大跌。还有人因为受到AI电信诈骗,10分钟被骗走430万元。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普及,“眼见未必为实”已经成为常态。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用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些虚假信息甚至会引发社会认知混乱,危害金融安全、国家安全。我认为,解决这些问题,要从技术和监管两方面入手。


他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技术上,要增强“人工智能+安全”的鉴伪能力,遏制AI生成虚假信息的泛滥。奇安信作为网络安全龙头企业和国家队,在遏制虚假信息方面跑在前头,“我们在‘人工智能+安全’领域深入布局,拥有国内一流的人才团队和研发能力。目前,奇安信人工智能研究院,已经在6大方向形成100多种AI能力,申请了网络安全相关发明专利187项。我们的研究院基于自身积累的海量知识和大数据,在深度伪造、深度鉴伪等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已经能够准确识别多种前沿AI伪造技术生成的虚假图片视频,是防止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虚假信息的有力武器。”


而在监管上,齐向东表示,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红线”,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打造良好的“人工智能+”新生态。去年7月,国家网信办等7部门联合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其中明确提出不得生成虚假有害信息,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划定了“红线”。针对当前虚假信息泛滥的情况,企业和个人应该提高安全意识,自觉抵制滥用人工智能制作虚假信息的行为,确保个人行为不偏离正轨。监管上,也亟须从有法可依,走向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对于随意生成虚假信息,造成社会危害的给予严惩。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翟永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罗亦丹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中关村论坛:从“中国硅谷”到“世界中关村”

聚焦 | 2024中关村论坛

相关推荐
两会民企谈|全国政协委员齐向东:企业要做专做精、小切口深挖井
科技
【携手奔赴现代化的明天】创新“头雁”,还看首都北京!
北京
朱松纯:国内AI领域的现状——表面热闹,实质混乱
新京号
2025中国科幻大会:智启新元·跨界协同——前沿技术与科幻跨界融合论坛成功举行
新京号
专访北工大党委副书记乔俊飞:AI能赋能污水处理,打造智慧水厂
北京
国产大模型应避免“重应用、轻安全”误区
新京号
网信视窗|3月网信大事回眸
新京号
习近平:加快建设文化强国
新京号
两会划重点丨3月6日
时事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召开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