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最高检:加强对涉企刑民交叉案件监督办理,严格区分纠纷和犯罪
新京报 记者 行海洋 编辑 陈静
2024-04-25 17:15

新京报讯(记者行海洋)4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知识产权检察工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宫鸣表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社会生产能力,特点就是创新,必须依法严格保护。

 

宫鸣提出,下一步,检察机关将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在服务未来产业健康发展上下功夫。未来产业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要形式,是新质生产力的集中代表。检察机关将重点加强对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绿色能源和信息通信等未来产业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既要“依法严办”让侵权者不敢再犯,也要“依法快办”避免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持续受损。加大对涉未来产业科研人员的司法保护力度,审慎办理涉科研经费、高科技人才类案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在加强科技创新综合保护上下功夫。依法惩治侵犯商业秘密和关键核心技术犯罪,兼顾保护企业创新和劳动者就业合法权利,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的双重作用。加强对涉企刑民交叉案件的监督办理,严格区分经济纠纷和侵权犯罪,防止和纠正利用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加强反垄断领域和反不正当竞争检察工作,积极稳妥办理涉企反垄断检察公益诉讼案件,为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大对涉专利、技术秘密、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技术类案件的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力度,促进司法裁判标准统一。

 

当天发布的《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白皮书(2021-2023年)》显示,2021至2023年,检察机关开展监督撤案分别为241件、330件、401件,公安机关撤案分别为231件、322件、413件(含积存),监督撤案率分别为95.9%、97.6%、100%。

 

在统筹指导提升办案质效上下功夫。随着科技创新飞速发展,很多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探索已进入“无人区”,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带来了知识产权权利属性、归属和侵权认定难等问题,在案件非法经营数额计算、作品实质性相似、商业秘密同一性认定等方面也带来困难,对司法办案提出新挑战。最高检高度重视高技术类案件的办案规则提炼,今后还将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为办理同类案件提供参考。

 

“检察机关将坚持高质效办案价值追求,深入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持续加大对企业原始创新的保护力度,依法惩治侵犯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犯罪,加强涉企知识产权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和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充足、更优质的法治保障。”宫鸣表示。

 

编辑 陈静

校对 张彦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行海洋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最高检部署开展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
第一看点
整治趋利性执法有新部署,专家称关键是切断执法与获利的联系
时事
最高检:去年共受理审查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3.3万余人
时事
“两高”工作报告均提到整治趋利性执法司法,今年将开展专项行动
时事
权威发布|我市召开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
新京号
工作报告显示最高检本级办案、监督力度加大,这两项数据大增
时事
最高检工作报告来了!主要内容一文速览
第一看点
“两高”报告十大关键词
第一看点
最高检副检察长苗生明:全面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时事
最高检再谈趋利性执法司法问题,提出今年要动真碰硬纠正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