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我国短生育期油菜大面积示范获丰收
新京报 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唐峥
2024-04-22 18:02

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暮春时节,南方大田中,却已经有了丰收景象,近日,在江西吉安市遂川县雩田镇堂境村,100亩短生育期油菜新品种“中油早1号”,进行了分段机械实收,亩产166.05公斤。


江西吉安市遂川县雩田镇堂境村示范种植的“中油早1号”,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团队育成的高产和抗性优良的短生育期油菜品种。中国农科院油料所供图

 

据悉,该地种植的短生育期油菜为南方一年三熟制模式的示范,是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稳定支持,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针对稻油多熟制区域开展的技术攻关。

 

示范种植的“中油早1号”,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团队育成的高产和抗性优良的短生育期油菜品种。该品种克服了高产高油与短生育期矛盾,在迟播下具有苗期生长势强、冬前不早花、冬后长势稳健、抗倒性和抗病性较强、成熟期一致和适合机械化收获等特征,配套密植高产技术可实现更高产。2023-2024年,“中油早1号”在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的江西、湖南、广西、湖北、浙江等油菜主产省示范面积达5000亩以上,各示范点均实现了两季水稻、一季油菜模式轮作岔口的从容交接,且越往南方生育期越短,在广西北海生育期仅约130天。

 

在江西遂川县雩田镇堂境村的示范中,分段机械实收亩产达166.05公斤,产量比当地主推油菜品种增加一半以上,生育期约170天,创造了三熟制模式下油菜百亩机收实产新纪录,为利用长江流域和南方冬闲田扩大油菜面积、保障食用油供给安全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综合技术解决方案。

 

当前,我国食用植物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0%,且进口来源地高度集中,供给安全面临巨大风险,2022至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三年对扩种油菜作出部署。我国长江流域和南方双季稻区光温资源丰富,利用稻田冬闲期种植短生育期油菜、发展稻油多熟制生产是在确保粮食生产基础上增粮扩油保供的重要途径。

 

专家介绍,长江流域和南方冬闲田是发展多熟制模式扩种油菜的潜力所在,而缺乏高产优质短生育期油菜品种一直是制约长江流域和南方冬闲田稻-稻(再)-油三熟制模式全面推广的技术短板。以“中油早1号”为代表的高产高油短生育期油菜品种的大面积示范成功,是新质生产力赋能“稻-稻(再)-油”模式周年高效生产,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根据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2021-2022年度,我国南方15省市超过120天冬闲的耕地,约2.1亿亩。其中可发展三熟制模式的面积,达1.05亿亩,按照目前“中油早1号”示范单产8折后计算,可实现每年增加油菜籽约1395万吨,增加菜籽油供给约616万吨,使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约14.5个百分点,增加优质饲料蛋白约760万吨。

 

编辑 唐峥

校对 刘越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周怀宗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
乡村
一号文件提及大豆、油菜、花生,三种作物如何守护中国人的油瓶子
乡村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多措并举巩固大豆扩种成果
乡村
千古糯禾
新京号
2025年福建省委一号文件公布!
新京号
在盐碱地上实现粮食高产,河北曲周县“绿色吨半粮”行动重大突破
时事
经济日报整版聚焦东营:盐碱荒滩成了米粮仓
新京号
“中豆63”亩产超300公斤,我国多种新技术新品种助油料增产
时事
亩产超240斤 重庆潼南绿豆新品种“潼南油绿”迎丰收
消费
中重度盐碱地首次变粮仓,贺兰山脚下高粱预计亩产达700斤
乡村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