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生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以田野研究的长度、厚度和深度,真正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探索乡土变迁背后的动因和意义,探索乡村振兴的未来之路……近日,首届“田野三度”奖励计划评审交流会在中国农业大学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的7位同学获得第一届中国农业大学·娴院博士教育基金“田野三度”奖励,来自贵州民族大学、云南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9位同学获得入围奖。
首届“田野三度”奖励计划评审交流会在中国农业大学召开。中国农业大学供图
深入田野,才能发现乡村
据介绍,“田野三度”奖励计划由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联合相关基金会共同发起和推动,包括“长期持续开展田野调研,能够为创新性的学术研究提供充足的经验基础”的田野长度;“融入调研地域和调研群体,能够通过田野调研生动呈现复杂而鲜活的社会现实”的田野厚度;“基于田野调研延伸学术思考,能够实现田野经验和学理分析之间的互动与转换”的田野深度。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原院长叶敬忠教授在发言中表示,“田野三度”奖励计划旨在支持博士研究生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激励青年学子“自找苦吃”,在田野中解民生、治学问。同时,“田野三度”奖励计划希望引领社会科学研究的经验性,强调以田野研究的长度、厚度和深度作为奖励评价的重要标准,强调在回应目前学术评价问题的同时保持学术评价的权威性。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吴惠芳教授在发言中指出,第一届“田野三度”奖励计划的申报人来自全国29所高校,经过一轮严格评审,选出16位申请人入围评审交流会。
长期调查,多位博士展示成果
交流会设置了多个专题,在“民族与世界”专题,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范玮从萌芽型调查阶段、探索型调查阶段和针对性调查阶段,详细介绍了主题为水族地区乡村治理的调研过程和研究成果。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郭先举主要关注中国对外农业技术援助项目的开展过程,并搭建了一个有关三方主体双重互动的分析框架解释其行动逻辑。
在“产业与市场”专题,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周重礼的田野调查源于作者对“农业产业化迷思”的困惑,她带着疑问四次穿梭在湖南和浙江之间,深入茶园工厂、政府企业,完成了村庄-政府-企业-工厂的全产业链、多主体的田野调研。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博士研究生尹瑶以食物体系中处于零售端的大型新零售平台“盒马鲜生”为研究中心,通过对其生产端、流通端和消费端三个环节的深入调研,分析了大型平台对农业与食物体系的整合与控制逻辑,以研究其所驱动的农政转型与农政变迁问题。
在“行业与性别”专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与人口学院博士研究生张琪琛以观察者和工作者的身份,深入到人民法院和法官群体内部,他从“技术-组织”互动视角出发,研究了基层法院内部的运作模式,揭示了基层法院的智能化困境及其生成机制。
在“发展与转型”专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陆兵哲通过对城乡规划编制全过程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聚焦于规划中的城市与乡村、技术与政治、总体性与地方性等议题,探究了城乡规划如何在多方社会力量的互动与博弈中被生产出来、又如何再生产了当代中国城乡社会的转型历程。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博士研究生唐成玲以“一个人的田野修行”为题,从田野挑战、田野发现和田野之外三个维度展现了生动的田野场景和互动,讲述了自己孤身前往贵州做田野调查的故事,表达了对学术追求的纯粹和勇气。
重视调查,多一些田野想象力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刘娟表示,好的选题来自于田野,好的田野成就好的研究,她希望同学们反思自身田野工作的同时,多一些田野的想象力,努力连接理论和实践,带着更深的社会关怀去延伸田野思考。
获奖人之一,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陆兵哲表示,对于博士生而言,田野调查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这不仅包括推进调研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学理与实践困难,也包括展开长时段田野调查时的巨大开销。“田野三度”奖励计划提供的资金支持对于在读博士生而言是一项非常难得的鼓励和帮助。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高源在获奖后表示,“获奖一方面是对博士四年的田野调查工作,以及持续关注西南山地民族农民与市场衔接、国家在地方的再分配机制运作等问题上的认可。另一方面,这也让我意识到自身田野调查研究的局限性、单一性和不平衡性,促动我今后在关注国家、市场和山地民族的关系方面,能够秉持广阔视野,添加更多比较分析,并将田野调查的重心适度向国家、市场、地方政府等村庄社会外部主体转移。”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