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新闻多一度丨重婚、假离婚、抚养权……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十问十答
新京报 编辑 代文佳
2024-04-07 13:33

4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二)(征求意见稿)》。假离婚后想反悔法院是否支持?婚姻赠与房屋如何处理?父母一方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怎么办?一文读懂文件干货。

 

Q1.当事人已经离婚或配偶死亡,重婚效力可否补正?

 

以重婚为由请求确认婚姻无效的案件中,被告以提起诉讼时合法婚姻当事人已经离婚或者配偶已经死亡为由主张后一婚姻自此转为有效的,人民法院对该抗辩主张不予支持。

 

Q2.假离婚后想反悔法院是否支持?

 

夫妻登记离婚后,一方以双方意思表示虚假为由请求确认离婚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方有证据证明双方意思表示虚假,请求确认离婚协议中有关财产及债务处理条款无效,并主张重新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Q3.同居财产如何分割?

 

双方均无配偶的同居关系析产纠纷案件中,对同居生活期间取得的财产,双方无协议约定且协商不成的,人民法院按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一)同居期间各自所得的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知识产权收益,各自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以及一方单独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等归各自所有

 

(二)双方共同出资购置的财产或者共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以及其他已经混同无法区分的财产,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并综合考虑各自出资比例、贡献大小等事实,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进行分割。

 

同居生活期间,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而请求另一方给予补偿,双方对此无协议约定且协商不成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况确定补偿数额。

 

Q4.婚姻赠与房屋怎么处理?

 

婚前或者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将其所有的房屋变更登记至对方名下或者双方名下,离婚诉讼中,该方请求对方返还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请求,结合赠与房产目的,综合考虑婚姻关系存续时间、离婚过错、双方经济情况等事实,判决该房屋归一方所有,并参考房屋市场价格由获得房屋一方对另一方予以适当补偿,但双方有特别约定的除外。

 

Q5.夫妻一方有违反公序良俗的赠与如何处理?

 

夫妻一方因重婚、与他人同居等违背公序良俗情形,将夫妻共同财产赠与或者以明显不合理低价转让他人,另一方主张合同无效请求返还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Q6.父母为子女婚后购房资金如何认定?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父母全额出资为夫妻购置房屋,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房屋归出资人子女一方所有,并综合考虑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离婚过错、房屋价值等事实,由获得房屋一方对另一方予以适当补偿。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父母出资或者一方父母部分出资为夫妻购置房屋,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双方均主张房屋所有权且一方不同意竞价取得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出资来源及比例、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离婚过错、房屋产权登记情况等事实,判决房屋归一方所有,并由获得房屋一方对另一方折价补偿。

 

Q7.夫妻一方放弃继承怎么办?


夫妻一方以对方可继承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放弃继承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为由主张对方放弃继承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证据证明放弃继承导致放弃一方不能履行法定义务的除外。

 

Q8.父母一方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怎么办?

 

父母一方或者其近亲属等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另一方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或者参照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七条的规定申请采取责令行为人停止有关行为的措施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父母一方或者其近亲属等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另一方以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到侵害为由,请求行为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抢夺、藏匿子女一方以对方存在赌博、吸毒、家庭暴力等严重侵害未成年子女身心健康情形,主张其抢夺、藏匿子女有合法理由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可通过申请撤销监护权、中止探望或者变更抚养关系等途径解决。

 

Q9.哪些情况下子女可由另一方优先抚养?

 

离婚诉讼中,父母双方均要求直接抚养已满两周岁的未成年子女,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优先考虑由另一方直接抚养:

 

(一)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二)有赌博、吸毒等恶习;

 

(三)其他严重损害未成年子女权益的情形。

 

Q10.离婚后经济补偿如何认定?

 

离婚时,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夫妻一方请求另一方给予补偿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婚姻关系存续时间、负担相应义务投入的精力及对双方的影响、对家庭所做贡献程度、双方离婚时经济状况以及给付方负担能力、当地收入水平等事实,确定补偿数额。


资料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二)(征求意见稿)》


编辑 代文佳

校对 赵琳


最高法发布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


相关推荐
被性侵后,无法重建的19年人生
时事
新闻8点见丨聘任制公务员“出圈”背后;专访周冠宇:期待上海首秀
时事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全文)
第一看点
新闻8点见丨北京周三周四将再迎降雪;我国粮食生产“二十连丰”
时事
设立“离婚冷静期”,就能挽救那些濒危的婚姻吗?
文化
无声的控辩,聋人女孩选择做律师
时事
与你有关,《民法典》全文来了!
时事
“民法典”时代已开启,网友最关心哪些变化?
智库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