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和先行地。浙江公安始终坚持“打防治并举、以防为主、以打为要、以治为基”,争当“两山”理念的坚定拥护者、积极践行者。
去年以来,浙江省公安厅党委在全面总结推广湖州首创的生态警务模式基础上,强化顶层设计,出台推进生态警务战略实施意见,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高起点推进全省生态警务机制建设,打造具有浙江公安特色的“生态安全”治理之路,全面开启“警察蓝”守护“生态绿”的新局面。
高压严打生态犯罪。浙江公安建立健全“预防打击、精准打击、高效打击”新机制,坚持以打开路、重拳出击,达到“破一案、打一串、除一患、震一片”的效果。2022年以来,全浙江省共侦办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资源案件3000余起,其中部督案件31起,成效居全国前列。
以“三个打”的高压态势,严打破坏生态安全犯罪。
情报导侦精准打。坚持以“昆仑”行动为统领,以“省标”案件为抓手,强化专案经营,积极实践“一地主侦、集群作战”,坚持“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打击,并以个案为引领,建模型,打类案、打专案。
突出主题重点打。2021年以来先后发起全省性的整治“脚手架”行业废机油处置、环境监测造假、护航“八大水系”等“剑锋”主题集中打击行动,波次守护领域生态安全。
部门协作联动打。密切行刑衔接,积极会同主管部门组织“绿剑”“清风”等联合行动,发起“清废”“净水”“蓝天”等战役,严打“沙霸”“矿霸”等自然资源领域黑恶犯罪,坚决维护良好生态环境。
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浙江是“两山”理念的发源地,也是将生态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的最初实践地。浙江公安积极探索“两山”理念的警务转化路径模式,着力破解“九龙治水”难题,彰显公安生态治理担当。
创新性探索“生态警长”体系建设。早在2014年,浙江公安就配套“河长制”,形成了省、市、县、派出所四级“河道警长”制度,零距离护航“绿波碧水”。近年来,全省各地在生态警务建设中,拓展生态警长内涵外延,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区域配套建立警长制,初步形成全省性的生态警长规范体系。
标准化创建“生态联勤警务站”。2020年以来,湖州试点实践“生态警务”新模式,制定出台地方标准,建立13家生态联勤警务站,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浙江公安在全省全面推广湖州生态联勤警务站模式,选择环境污染治理重点地区、资源保护薄弱区域建设生态联勤警务站,因地制宜打好“特色牌”,一批独具本地辨识度的生态联勤警务站应时而生。
实体化推进“行刑共治”中心建设。联合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建成浙江省行刑共治中心,并投入实战化运行,同步推进全省11个地市分中心建设,进一步破除体制壁垒、共享数据应用,实现多层级、立体化的部门联动,着力推动从“行刑衔接”向“行刑共治”转型,构建起全省上下一体化的生态治理新格局。
推动生态整体智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浙江公安紧抓省委“数字化改革”的契机,提升公安生态治理的信息化水平,以一批务实高效、服务实战的信息化场景应用为牵引,实现“整体智治、协同高效”。
统建一个“智慧侦查”总平台。在省级层面分期建设“资源与技术集成、研判与运用一体、防范与打击同步”的大数据系统,聚合生态环境等16个部门的管理、行政违法处罚等数据,逐步打造多方融合的“数据池”,服务打击生态领域违法犯罪的数据支持,赋能实战。
织密一张“生态治理”大网络。在纵深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全省各级公安机关统筹省域林区、河道、湖泊、田地、湿地等区域风险防控建设,提升优化最小单元格视频等数据供给,全面接入公安数据平台,切实织严织密安全防护网。
研发一批“预警监测”好应用。各地紧扣环境案事件处置难点,积极推动生态“要素感知”“违法行为监测”等多跨协同场景迭代升级,形成杭州“危废预警”、湖州“城市反倒”、嘉兴“智安净土”、舟山“油污泥监测”等一批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治理示范案例。省厅研发“浙里净”固废倾倒预警中台系统,联动各地模型对接,实现对固废转运、处置全过程的复盘监管、预警监测。
来源:浙江省公安厅
编辑:刘迎迎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