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新闻8点见丨莫斯科近郊遭遇恐袭,中国留学生讲述惊魂时刻
新京报 编辑 魏冕
2024-03-23 19:50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当地时间3月22日晚上8点左右(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1点左右),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近郊克拉斯诺戈尔斯克市一音乐厅发生恐怖袭击。截至发稿,恐袭事件已致143人遇难。


23日上午,新京报记者联系到两位亲历了此次恐袭的中国留学生。距离袭击发生已有10个小时,燃烧的屋顶、像鞭炮的枪声、逃跑的人群、遇难的同伴,依然在他们脑海中挥之不去。


先是一声爆炸声。留学生陈一鸣记得,“是非常大的声音,我第一反应是无人机空袭。”随后,“鞭炮声一样”的枪声响起,据他描述,枪声并不连续,而是一枪一枪地打出去。




留学生宇瞳听到的第一声枪响在音乐厅外。听到枪声后,周围人开始尖叫,“有人开始祈祷,有人骂着脏话。”音乐厅里有人想往外跑,现场混乱,“有人指挥我们把门锁住,紧接着,5个暴徒从音乐厅前门冲进来了。”宇瞳坐在后排,躲到椅子下面。


袭击发生后,警察赶到音乐厅,包围了事发现场,宇瞳被警方送回了学校,但与他同行的女孩不幸中弹遇难。宇瞳讲述,她是一名长笛手,1米65的个子,喜欢花样滑冰和普希金,爱穿橙色的衣服,性格很开朗。事发当天上午,两人还在一起吃饭。袭击发生前,她恰巧中途离开,宇瞳还叮嘱“快去快回”。女孩大概是在厅外遇到了枪击,警察说,“她全身都是被霰弹枪打的弹孔。”


在大环路呆了两个多小时后,陈一鸣给在中国的家人报了平安。离开现场时,他录了一段视频,画面里火光冲天,警笛不断,消防车辆在现场救援。阅读全文>>>


当地时间3月23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发布消息称,共抓捕了11人,其中4人直接参与莫斯科州“克罗库斯城”音乐厅恐袭。这4人曾尝试往俄乌边境方向逃脱,并过境前往乌克兰躲藏,且已经与乌克兰方面进行了联系。俄联邦安全局表示,这起恐怖袭击事件是经过周密策划的。持续更新>>>


军事专家宋忠平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此次恐袭发生在俄罗斯大选之后,袭击者或认为这是俄罗斯较为松懈的时间。虽然“伊斯兰国”(IS)声称对此事负责,但可能不完全是幕后黑手。由于此次恐怖袭击并非孤立事件,未来不排除还有更多恐怖袭击事件。


当地时间2024年3月23日,俄罗斯莫斯科近郊,一音乐厅发生枪击事件。枪手还投掷手榴弹或燃烧弹,引发火灾,并造成遇袭大楼顶部坍塌。图/IC photo


莫斯科恐袭为何发生在俄罗斯大选之后?


“选举期间,由于俄罗斯国内安保比较严格,所以当时并没有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在选举结束后发生了恐怖袭击事件,或许也说明这是找了一个俄罗斯更加松懈的时间,也就是俄罗斯方面没有足够重视的时间。”宋忠平说。


“伊斯兰国”认领,能确定其是幕后黑手吗?


据宋忠平观察,虽然“伊斯兰国”主动认领,但不排除有其他幕后黑手的可能性。他说,“伊斯兰国”虽然与俄罗斯有过节,尤其是在叙利亚的俄罗斯军队不断针对“伊斯兰国”采取军事行动,但过节主要在叙利亚。“伊斯兰国”主动认领莫斯科近郊的恐袭事件,这存在比较大的疑问。现在的关键在于“伊斯兰国”背后还有谁。


宋忠平表示,美国第一时间表示此事和乌克兰以及乌克兰人没关系,但乌克兰一直想要对俄罗斯制造各种各样的袭击干扰事件。他认为,美国、英国等国家可能是知情者,接下来如何配合俄罗斯调查恐怖袭击事件显得比较关键。如果处理不好,俄乌冲突的性质可能发生变化,变成反恐军事行动。阅读全文>>>


更多阅读


新闻多一度丨莫斯科恐袭,真是伊斯兰国所为吗?


专题丨关注莫斯科近郊恐袭事件


俄罗斯和“伊斯兰国”近年来有何纠葛?


多图直击:莫斯科近郊恐怖袭击现场




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与此同时,极端高温、暴雨、野火、低温冻害等越来越频繁地走入人们的视野。人们正面临气候变化的重大影响,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迫在眉睫。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告诉记者,气候变化模拟预估显示,至少到本世纪中期,未来全球地表温度将继续上升,极端高温、海洋热浪、强降水和部分区域农业与生态干旱的频率和强度、强热带气旋比例将增加。持续的全球变暖还会进一步加大全球水循环以及潮湿或干旱事件的严重程度。


“举例来说,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目前50年一遇的极端高温事件在21世纪末将变为1-2年一遇。这意味着,现在发生的破纪录极端高温事件会变成经常发生的事件。”张兴赢说。



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袁嘉灿告诉记者,要实现《巴黎协定》制定的目标,还要注意海洋升温带来的滞后性效应。地球吸收的热量有很大一部分贮存在海洋里,由于海水热含量较大,所以升温慢于大气。因此,即使现在就达到碳中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地球的平均地表温度还会因为海洋的滞后升温而继续上升。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意识到减缓全球变暖的重要性。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席列斯特∙绍罗在世界气象日致辞中表示,面对前所未有的环境挑战,我们不能只做旁观者,今天的努力将为子孙后代打造一个更安全、更健康的世界。“让我们肩并肩,站在气候行动的最前线,利用我们的集体专长,为崇高的利益,塑造一个有韧性的明天。”


开展气候行动,具体要做什么?张兴赢建议,面对逐年愈加频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当前人类社会自救的最有效办法就是早期预警,如果提前24小时预警,灾害损失可以减少30%。预警可以挽救生命并提供至少10倍的投资回报。同时,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人口稠密地区也格外显著。建立多气象要素的健康风险早期预警系统,提出因地制宜的气候健康适应策略,可以为我国科学精准应对气候变化人群健康风险提供科学支撑。


个人微小的行动是否对气候变化有作用?袁嘉灿认为,比较容易做到的是,采用绿色出行方式,节约能源,不浪费食物,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物品,社会层面要多支持绿色产业,加大倡导低碳生活的宣传力度等。“个体力量可能是渺小的,但人类的合力已经足够强大,可以影响自然。”阅读全文>>>


更多阅读


在气候变化“最前线”|时事周刊




“微商教母”张庭卷土重来了,3月下旬,她的微商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启“巡演”。虽然2023年张庭涉传销案被撤销,但关于微商的争议一直存在。微商究竟是如何赚钱的?这当中有哪些隐患?





3月22日晚,随着北汽男篮在国家体育馆以106比93战胜北控男篮,本赛季常规赛四场北京德比全部结束,双方在客场各赢两场,战绩平分秋色。北汽男篮拿下德比最终战,季后赛席位进一步稳固,北控男篮即使输球也继续保持前八。


46轮战罢,北控男篮27胜19负排名第八,北汽男篮24胜22负排名第十。常规赛北京德比收官,两队冲击季后赛都在向乐观的形势发展。


常规赛四场北京德比结束后,双方战绩平分秋色。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北控男篮提前锁定季后赛名额只是时间问题,接下来最重要的是保八,以及为季后赛调试阵容,保证有生力量。尽管第三阶段不敌广东和新疆,一度跌至第九,但北控男篮随即凭借四连胜,在卡位战中赢回先机,下轮即使输广东,排名也不会跌。下周,北控男篮将开启山东、青岛和江苏三连客,除了与青岛队有名次的直接竞争关系,另两个对手已经确定无缘季后赛,北控男篮很有可能在客场提前完成赛季目标。


第二阶段结束后一度跌出前十二的北汽男篮,第三阶段前七场赢了六场,牢牢占据第十名位置,特别是德比四番战的胜利非常重要,毕竟目前仅凭胜负关系优势力压广州队,且只领先山西队一个胜场,与身后两个对手并未拉开差距。不过,北汽男篮后面还要面对新疆和广东两个前四球队,排名或将暂时被反超。常规赛最后四轮,北汽男篮的对手分别是吉林、宁波、山西(客场)、深圳(客场),想要确保季后赛席位,最后两个主场不容有失。阅读全文>>>




韩国医生“辞职潮”从2月19日发酵至今,已持续逾一个月。由于强烈反对韩国政府提出的医科大学扩招方案,约万名实习医生和住院医生递交辞呈、离岗罢工,导致该国一线医疗陷入混乱。


面对医生团体和医学生的反对,韩国政府方面采取一系列行政措施应对。当地时间3月21日,韩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表示将从下周起对违反返岗命令的医生按照原则处以吊销医师执照等行政处分。


韩国医疗界和政府的对峙愈演愈烈,双方目前都还未有妥协的迹象。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副教授周晓蕾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预计双方将继续对峙一段时间。国会选举之后,韩国政府或与医疗界对话。


当地时间2024年3月19日,韩国首尔,医务人员在医院内忙碌。图/IC photo


韩国是否缺医生,成为政府和医疗界“硬碰硬”的重要分歧点。“韩国医生短缺是事实,且有客观数据支撑。”周晓蕾告诉新京报记者。


此次韩国医学院扩招医学生的规模便是基于多项研究结果。此前,韩国开发研究院、保健社会研究院和首尔大学的多个团队发布研究成果称,由于韩国生育率降低的同时老龄化加速,到2035年,医生的缺口将超过1万名。


最新的舆论调查显示,韩国民众支持政府医学院扩招计划的比例高达89%。周晓蕾说,多数韩国民众有如此反应,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此前新冠疫情期间,韩国民众普遍感受到了医疗短缺带来的种种问题;二是韩国民众日常生活中也能发现医生短缺的现象。据统计,2022年至2023年间,韩国急救车在转运病人过程中,每10人约有3人因医生或人手短缺而不得不转院。


“韩国罢工潮”已经持续一个多月,除了实习医生和住院医生,韩国教授和医学生也卷入这一波浪潮,韩国政府面临的社会压力日增,周晓蕾据此分析,“在国会选举之后,韩国政府应该会有动力通过对话的方式与医生团体找到妥协的点。”


但她指出,此次韩国罢工事件最终或许能够通过对话与妥协顺利得到解决,但如果韩国目前高度私有化、市场化的医疗体系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以及如果韩国政府无意增加在公共医疗领域的投资,新建或扩建公共医院,增加公共医疗的人力,那么韩国医生罢工问题不会得到根本解决。阅读全文>>>


编辑 魏冕 设计 朱静晖 校对 张彦君


相关推荐
2024,走入世界“不确定”的深处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