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大学家长群越发普遍,问题出在哪里?|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编辑 迟道华
2024-03-23 18:09
面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大学不应该再采取把学生“管起来”的方式。

▲学生们在大学校园里。图/新华社


“各位家长,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已发布,我班的成绩位列全学院倒数第一。英语关乎未来的考研、就业,请务必提醒学生加强英语学习!”看到父亲从家长群转来的信息,在北京某大学读大三的苗苗觉得好气又好笑,“都大学了,怎么还搞拿成绩排名跟家长告状这一套?”


中国青年报3月23日的这则报道,反映了大学家长群越发普遍的现象。大学家长群甫一出现,就曾遭遇质疑,但质疑声并没有减少其扩张的趋势。


这是因为,不少大学,面对缺乏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与自主规划能力的大学生,没有耐心与精力去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而选择简单沿用高中管理方式。


一些大学甚至把这种“高中化”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经验,以解决大学生缺失目标、不懂时间管理、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但显然,大学“高中化”必然会把相关问题一直延续到社会、职场,极不利于大学生们成长。


有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九成的大学生退学原因是沉迷手机游戏。对于大学生退学,有家长质疑是学校管得不严,没有尽到责任。为回应家长的这些质疑,有的大学就拉家长群,让家长一起参与日常管教,给大学生施压。


除了这一现实原因,近年来考研出现高考化的趋势,也让大学普遍建家长群、将日常管理“高中化”有了更充足的理由。


不少大学从学生进大学时起,就像教育高中新生一样教育大学新生,要把考研进名校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甚至有大学在大三时开设非考研科目课程,教师对学生提出较高的教学要求,还有家长投诉教师影响学生准备考研。


在此情况下,大学基于学生的“能力现状”与家长的功利诉求,而采取“高中化”管理方式。但是,这样培养的学生能适应社会需要吗?面对这些问题,大学不应再采取简单“管起来”的方式,而应发挥好学业导师对学生的引导、教育作用。


事实上,早在10多年前,我国就有高校探索本科生导师制,尤其近年来,这一步伐在明显加快。


如2023年,清华大学成立秀钟书院,实施全员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指导教师,制定“一人一策”的培养方案。天津师范大学也宣布,该校自2023级新生开始,全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


但总体来看,当前的本科生导师制仍存在“叫好不叫座”的问题。原因在于,大学重视考核教师的学术研究成果,因此教师不愿意把更多精力用在本科教学、人才培养之中,导致不少本科导师都只是“挂名导师”。


所以,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就要把导师参与指导学生的过程,作为考核、评价导师的指标,让导师意识到对学生进行学业发展规划指导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推进“大高衔接”,积极参与高中学校办学,推进高中转变育人模式。


近年来,我国部分大学面向高中生实施“英才计划”,给入选计划的高中生配备大学教授当导师,对他们的学业发展、专业选择与职业规划进行指导,培养他们的学科、专业兴趣。


这就是大高衔接的积极尝试,既让大学摆脱“高中化”,又推进高中转变对学生的管教模式,培养并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如此,大学管理也就不必依赖家长群了。


撰稿 / 蒋理(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刘军

相关推荐
一个司法社工的视角:未成年人犯罪为何发生、如何预防?
时事
心理疾病的污名化与过度美化堪称另一种“疯狂”|活动回顾
文化
戴俊骋:年轻人是网红城市“产消者”,也是传播新引擎
智库
图个明白丨生死交接处 年轻人正在撕掉这个行业的刻板“标签”
数据
新闻8点见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逝世,享年99岁
时事
当读者不敢抬头,古诗词就成了“泥塑木偶” | 专访黄晓丹
文化
微信聊天是否有法律效力?江苏南通一鸽友被起诉“放鸽子”案宣判
时事
当精神科走进综合医院:提前与疾病交锋,仍困于人才匮乏
北京
因为偏见与傲慢,人们认为“职校”输送的就是产品
文化
从“不准离家”到“不准不离开”:如何理解今天的娜拉形象?
文化
热门评论
咕噜咕噜
7天前
那实习生也要再建一个实习生家长群吗
就好
7天前
家长也不能管一辈子啊
阿斯旺
7天前
未免独立性有点太差了吧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