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如何追责?如何预防学生恶性暴力案件?专家解读
央视新闻
2024-03-22 19:25

据央视新闻消息,记者今天(22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针对近期发生的几起涉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案件,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表示,要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坚持对侵害未成年犯罪“零容忍”。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对未成年人实施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犯罪,符合核准追诉条件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积极协调推动专门学校建设,健全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机制,加大教育矫治力度,携手各方坚决遏制未成年人犯罪高发势头。


那么对于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的追责年龄有何规定?如何预防学生欺凌事件演变为恶性暴力案件?


特定情形特别程序下 12至14周岁需担刑责


近期发生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引发社会广泛讨论,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涉案未成年人的定罪量刑,特别是未成年人侵害未成年人的情况下,法律有着怎样的规定?对此记者也采访了相关专家。


专家表示,随着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现象频出,2020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降低了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的追责年龄,特别是明确年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经过严格的程序把关之后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 苑宁宁:现在我们对于这个未成年严重暴力,总体来说不管他的年龄是如何,都有相应的处置措施和应对措施的。一般就是12、14、16(周岁),也就是对于12至14这个年龄阶段,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或者是情节特别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之后是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对于14周岁以上的,毫无疑问,这个严重暴力都应该是构成犯罪的,是要追究其刑事责任的。



与此同时,对于没有达到追究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犯罪人,如不满12周岁或不满14周岁,或者是12至14周岁之间,没有核准的这部分严重暴力犯罪,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规定了相对比较严厉的措施。



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 苑宁宁:根据法律的规定,包括矫治教育、专门教育和专门矫治教育。其中我要特别提到的就是对于这种低龄的未成年严重暴力,我们的《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第45条是有一个严厉的措施的,就是专门矫治教育,对于这部分未成年人没有办法适用刑罚的时候,那要将其送到专门场所进行闭环管理,由我们的教育、公安和司法行政部门对他开展这个心理行为方面的矫治工作,来解决他的心理行为偏长问题,降低他的社会危害性。


此外,专家还表示对于实施严重暴力犯罪的未成年人,其监护人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特别是严重失职的监护人,相关部门可以根据法律予以惩戒。


应及时排查欺凌现象 预防向暴力犯罪演化


我们也注意到,目前一些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案件,通常伴随学生欺凌现象,某些案件甚至就是学生欺凌事件愈演愈烈导致的。那么,怎么预防学生欺凌事件演变为恶性暴力案件,专家也给出了相关意见。


专家表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主观上故意或者恶意,采取包括肢体、语言、网络等方式,给被害人身体或者是精神财产等方面造成的损失,该规定为实践当中学校和公安机关认定学生欺凌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 苑宁宁:比如说对于加害人这一方,如果说达到了违法犯罪的程度,那应该及时地向公安机关来报告。对于被欺凌这一方,也就是对于受害人的一方来说,要求我们的学校应当进行心理干预、心理辅导等等。来缓解未成年人可能遭受的这种心理方面的冲击或者伤害。同时,如果有相关的损失,也是可以从民事诉讼的角度来进行求偿的。



与此同时,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对于学生欺凌,学校和教师有相关的注意义务和排查的义务,发现学生欺凌的苗头性现象,教师应当及时干预,并向学校报告,情节严重的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 苑宁宁:比方说,很多孩子都认为:因为我年龄小,所以我欺凌别人或者违法犯罪,法律拿我一点办法都没有。这其实一种非常错误的普法观念,我觉得这方面急需要通过普法的方式消除孩子对法律的这种误解。


编辑 陈艳婷

来源:央视新闻
相关推荐
最高法民一庭蔡金芳:干预矫治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措施要用足用好
时事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第一看点
Deepfake性犯罪激增:​人工智能可能创造新一代施虐者
文化
《校园之殇》:直视伤痛 拯救心灵|北京文学
文化
最高法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及犯罪防治工作的意见》
第一看点
热门评论
186****6630
7天前
抵制未成年暴力行为
黑雪公主
7天前
现在未成年人接触的东西和信息太多了,小学生比我们以前高中生懂得都多
回家看就看
7天前
监护人一定要对未成年的违法犯罪行为负责!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