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泰晤士河的落魄与新生
大美V视
2024-03-19 07:54
进入大美V视阅读更多内容

 

撰文/汪松年 靳艳

 

泰晤士河是英国著名的“母亲河”。19世纪以前,泰晤士河河水清澈,碧波荡漾,是举世闻名的鲑鱼产地,也是水禽栖息的天然场所。

 

但是19世纪初以来,随着沿途城市居民的增加和造纸厂、肥皂厂、制革厂的建立,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其他污染物源源不断地进入泰晤士河,牛津以下河段的水质急剧恶化,及至伦敦附近,泰晤士河更加污浊不堪。到头来,英国人心目中“最高贵的河流”却成了“最卑贱的臭水沟”。

 

 

肮 脏 的 “泰 晤 士 老 爹”

 

《庞奇》——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幽默画报,在1848年7月刊登了一幅名为《肮脏的“泰晤士老爹”》的漫画,将泰晤士河描绘成一个外表污秽的“流浪汉”。

 

19世纪50年代,泰晤士河污染更加严重,到1857年,泰晤士河每天都会吸纳250吨左右的排泄物,终于使1858年作为“大恶臭年”而留在了英国人的记忆之中。是年6月,伦敦的天气异常炎热,温度极高,“在炙热的阳光照耀下,将近300万人口产生的废物在处于市中心的一个巨大的露天下水道里沸腾、发酵”。

 

 

伦敦舰队河下水管网。16世纪时,河水浑浊,臭气熏天。1737年开始了舰队河的掩埋工程。

 

1858年“大恶臭”发生后不久,《庞奇》又刊登了一幅漫画。画面上,身着稀泥大衣的“泰晤士老爹”将他的子女介绍给女王,他们分别是“白喉”、“淋巴结核”和“霍乱”。这幅漫画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英国人已将泰晤士河污染与传染病的暴发联系起来,这在人们对疾病成因的认识上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后经医学研究证明,霍乱作为欧洲19世纪最主要的瘟疫,与水体污染的关系确实十分密切。19世纪,霍乱先后4次肆虐英伦,在伦敦共夺走大约4万人的生命,其影响之恶劣促使社会改革家和科学家从环境,特别是不卫生的水方面来调查和探寻传染病的可能传播媒介。

 

 

工作人员清理泄漏的原油,防止流入泰晤士河造成污染,摄于1932年。

 

工 业 化 的 恶 果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工业化初期,主要的机械动力是水力,由于使用水力机,工厂不得不设在大流量的急流旁边。蒸汽机发明后,以前依靠水力机械、依河而建的工厂逐渐转移到城市中,但工厂对那些流经城市的河流的依赖并没有减轻。因为蒸汽机的第一需要和大多数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需求,都是比较洁净的水。

 

19世纪下半叶,英国议会、政府以及个人和社会组织在泰晤士河污染的治理上都做出了一定的努力。议会立法对污染河道的制造商处以罚款,先后两次委任皇家委员会负责调查英国河流污染的状况,并历时10年通过《1876年河流防污法》,规定污染河流是违法行为。这是英国第一部防治河流污染的国家立法,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水环境保护法规。

 

 

位于泰晤士河边的伦敦巴特西发电站。

 

政府加强了市政排污系统的修建,“大恶臭”发生后不久伦敦当局开始修建“伦敦下水干道”,使伦敦所承载的人畜粪便及工业垃圾负担转移至泰晤士河下游地区。然而,19世纪以来英国人对泰晤士河的治理没能控制住污染恶化的势头,到20世纪60年代泰晤士河彻底变成了一条臭水沟。

 

19世纪的英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外交领域面临着很多棘手的问题,对治污代价和经济后果的担心普遍存在。譬如,地方当局阻挠议会采取的反污染措施,部分原因是不想影响地方纳税人;工厂主和矿主也担心一条防治河流污染的法律可能意味着高昂的代价、利润的损失。这些原因不仅延缓了反污染法案的通过,也使勉强出台的法律漏洞百出、软弱无力。

 

 

伦敦舰队街。18世纪以来,英国的老报社、出版社都设立在这条街上。“舰队街”已经成为英国报业及新闻界的代名词。

 

人 与 水 的 协 调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政府下决心全面治理泰晤士河。此时,英国的河流污染防治才真正走上了健全的法制轨道。

 

政府通过立法,先后制定了《河流法》(1951年)、《水资源法》(1963年)、《水法》(1973年)、《污染控制法》(1974年)等。这一时期,英国水资源经历了从地方分散管理到流域统一管理的历史演变。

 

 

伦敦,杯中的水取自经过治理后的泰晤士河。

 

20世纪60年代起,英国对河段实施统一管理,把泰晤士河划分成10个区域,合并了200多个管水单位而建成一个新的水务管理局——泰晤士河水务管理局,在环境部的管辖之下负责对泰晤士河流域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泰晤士河管理局有权提出水污染控制的政策法令、标准,有权控制污染排放,在经济上也有一定的独立性。

 

欧洲城市还比较重视下水道的建设。伦敦的下水道建设远始于维多利亚女王时代,100多年以前就初步形成了泰晤士河北岸和南岸的简易排水系统。但是,当时建设这些下水道的目的着重于城市的防洪除涝,其硕大的管径,仅考虑雨水的下泄,这也是欧洲的一些城市很少听说被洪水所淹的原因之一。

 

 

2006年8月4日,长距离游泳选手Lewis Gordon Pugh纵游泰晤士河,进行了一次以宣扬环保为主题的挑战之旅。

 

 

2006年1月21日,人们努力把迷路进入泰晤士河的北瓶鼻鲸搬运到船上。这是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自1913年开始记录泰晤士河意外出现的海洋生物以来,首次发现的巨齿槌鲸。

 

至1970年,伦敦在原来的基础上下水道普及率达到了98%,从60年代开始,伦敦市又大规模建设和改造污水处理厂,大伦敦区污水处理厂有361个,其中有号称欧洲最大的污水处理厂——百克慕污水处理厂。

 

整治泰晤士河,前前后后共用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英国政治家约翰·伯恩斯曾说:“泰晤士河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河流,因为它是一部流动的历史。”

 

 

 

 

 

本文节选自《文明》2009.03月刊

 

公众号|大美V视

 



 

来源:大美V视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头条 | 北京到界首,一位少年用科技与热爱让“故乡”被世界听见!
新京号
太好了,是哪吒3.0,我们有救了!
文化
岁末年初之时,重温《浮生六记》中的古代日常
文化
《清明上河图》上大宋繁华如梦,但你可曾看到了桥头那个小乞丐?
文化
大闸蟹等了两年,期待一生一次的交配,然后就……
新京号
在绝境中看见希望,大萧条时期的美国文化
文化
大戏看北京8月19-25日文艺资讯丨《老式喜剧》迸发人性光辉
娱乐
《狼性时代》:二战后,德国普通人的愧疚与冷漠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