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人形机器人大赛开赛,诊脉仿生“灵巧手”亮相
新京报 记者 张璐 编辑 刘梦婕
2024-03-14 13:25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一只仿生灵巧手搭上观众的脉搏,脉搏波的波形就会出现在电脑屏幕上。3月13日-14日,人形机器人大赛暨未来产业揭榜挂帅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代表企业、专家学者、科研团队等携前沿技术方案及研发成果亮相。


仿生灵巧手诊脉,脉搏波的波形出现在电脑屏幕上。新京报记者 张璐 摄


本次人形机器人大赛的竞赛内容围绕工信部2023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中的人形机器人赛道进行设置,涵盖人形机器人的核心基础、重点产品、公共支撑及典型应用四大板块,针对全身动力学控制算法、触觉传感器、机械臂与灵巧手、人形机器人的端到端仿真开发平台、面向工业制造的典型应用、面向服务娱乐的典型应用等19个方向进行比赛,共吸引了116个项目参赛。


参赛单位涵盖了人形机器人整机、核心部组件、算法软件、检验检测等领域的国内头部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魏大鹏研究员带来了一只“灵巧手”,借以展示触觉传感器。在这只仿生手的食指指尖,有一块长方形的碳基柔性触觉传感器,又称电子皮肤,上面密布着触感小点阵列。“人类指尖这一平方厘米上,有接近80个触觉小体,而这块电子皮肤上有100个,有超精细的滑觉和压觉。”


他解释说,通过仿生手的压、滑等动作,触觉传感器可以将物体软硬、材质、纹理等属性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进而使得机器人能够分析物体属性,构建物体的纹理和轮廓。“灵巧手”有多灵敏?他以应用验证举例,当它滑过叶片时,可以通过细微压力的变化重构出树叶细微的脉络图像,分辨是哪种树叶。


评审专家聆听参赛队伍的项目介绍。新京报记者 张璐 摄


在医院中,“灵巧手”可以助力中医诊脉,进行脉搏波的三维空间重构,不仅能获得脉搏波跳动的波形信息,还能获得其空间分布图像信息,帮助医生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


目前,“灵巧手”正处于研究向应用过渡的阶段。未来,它还可以成为残障人士的义肢,帮助他们自适应抓取。“比如残障人士用义肢要剥水果,如果力量过大,水果就被捏坏了。‘灵巧手’可以通过触摸物体帮助他们调节力量。”这种材料还可以应用在智能体压床垫中,起到防褥疮、睡姿识别等作用。


魏大鹏说,他们研发的这款传感器用碳材料与仿生微纳结构相结合制成,力学特性好。“硅基的材料是脆的,在指尖发生拉伸弯曲形变的情况下可能会破损,但碳基材料非常柔韧,且有优异的电学特性。”


据悉,触觉传感器的应用广泛,在机器人方面就占有重要份额,预计到2025年,触觉传感器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7.36%。


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关键领域。大赛主办方中国人形机器人百人会将通过举办相关活动,发掘、跟踪、培育一批掌握人形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优势单位,助推其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逐步探索形成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高效模式。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王心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璐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2024年中关村仿生机器人大会举行,弹琴机器人盘核桃、玩魔方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