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的气温正在逐步上升中,蚊子也开始苏醒。记者从北京市疾控中心获悉,春天温度稳定在15℃以上时,越冬蚊就会复苏,北方地区以成虫越冬的淡色库蚊为主,从春天就开始叮人,市民应当做好防护。
气温回升,蚊子醒来
“惊蛰”刚刚过去不久,标志着春天进入了第二个月。在此之前,昆虫入冬藏伏,不饮不食,称为“蛰”;“惊蛰”节气过后,气温开始稳定上升,那些蛰伏于各种温暖潮湿环境中的蚊子开始出蛰,对人群形成骚扰,甚至叮咬。
据北京市疾控中心消息,一般来说,北方地区能在春天就叮人的蚊种都是以成虫越冬的淡色库蚊为主。
在冬天低温条件下,它们以成虫状态躲藏在各类潮湿、温暖、光线较暗且避风的地方,如:地下车库、空置的房间、扶梯下、公共厕所,以及室内厨房、卫生间、床底下或家具的缝隙里。
“惊蛰”过后,春天温度稳定在15℃以上时,这些越冬蚊就会复苏,飞出越冬场所,并到处搜寻血源宿主进行叮咬。
蚊子与蚊子大有不同
有研究表明“消灭一只越冬蚊,等于消灭千只蚊二代”。这里的“蚊”特指摇蚊。因为摇蚊长相极其类似蚊虫,而在生活中被居民误认为会叮人。但是摇蚊口器退化而不会刺叮吸血,更不能传播疾病。
每年的春季,当水温上升到14℃以上,气温在17℃以上时,自然界的摇蚊成虫就会开始活动。它们一般出现在公园和河湖边,有时居民区的地下车库、楼道、墙面、窗户或家里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摇蚊幼虫发育很快,在春季里就能形成当年第一个密度高峰。摇蚊又喜欢高密度群居,所以往往在孳生地附近黑压压一片,给人的心理造成很大压力。不过,其不具有显著的公共卫生意义,居民无需为其高密度聚集而担忧。
日落时分可减少家庭光源使用
随着蚊虫复苏,市民应当做好防护。
第一,做好物理防护,及时修复家庭门窗及其纱窗,防止蚊虫与摇蚊入侵;对于周边环境已经出现摇蚊密集情况的居民,在日落时分减少家庭光源的使用与外出活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摇蚊的骚扰。
第二,进行环境治理,清除蚊虫与摇蚊幼虫的孳生条件,包括翻盆倒罐、平洼填坑,疏通下水道、沟渠、河道,清洁水质并保持水流畅通等。
第三,对于对居民生活形成叮咬或骚扰的,可以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滞留喷洒或者空间喷雾及时杀灭。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