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两高”工作报告。2024年“两高”报告有哪些主要内容?“部长通道”再次开启,有哪些亮点信息?
全国人大常委会去年完成了哪些立法工作?
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报告提到,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履职一年来,共审议法律案34件,通过其中21件,包括制定法律6件、修改法律8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7件。终止审议法律案1件。决定批准或加入条约、重要协定10件。目前,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共300件。
更多阅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目前我国现行有效法律共300件》
更多阅读《审议一府两院22个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去年做了这些监督工作》
图片来自@新华社
十组数据看“两高”报告
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分别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图片来自新华社
每年全国两会期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点名的案例总会引发各界关注。这些案例代表了国家最高审判机关的司法态度。
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向大会作工作报告。今年又有哪些案例入选?这些案例关注了哪些问题?
“部长通道”再开启 回应哪些热点话题?
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开启。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民政部部长陆治原、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接受了媒体采访。
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表示,推进新型工业化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今年,我们将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也准备试点开放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增值电信业务。
民政部部长陆治原介绍,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29700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1.1%,65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21700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5.4%。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介绍,今年春运人流量创下同期历史新高。春运40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的总量达到了84.2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8%。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表示,2023年我们组织各地区各部门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共有4218件,同时也认真查处了一批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案件。今年我们将完善公平竞争制度规则,深入开展市场分割、地方保护、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介绍,“十四五”以来,生态环境部会同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一起,针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造假问题,开展了为期四年的专项整治。
更多阅读《新型工业化、6G、人口老龄化……第二场“部长通道”要点速览》
全国人大代表董月琳:在今后的履职过程中,特别去关注女性的话题,为女性发声
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前,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们纷纷向女性同胞们送上“三八妇女节”寄语,并合影留念。全国人大代表董月琳称,感谢祖国提供这么好的平台,展露女性的芳华和优势。她说,作为一名女性代表,她会在今后的履职过程中,特别去关注女性的话题,然后为女性发声。
全国政协委员杨扬谈“体育饭圈化”:希望运动员做好自我保护
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杨扬谈“体育饭圈化”称,建议关注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希望运动员能够做好自我保护”,杨扬说,她能理解自媒体时代运动员被过度关注的心理压力,希望能培养更多人去正确解读体育,“因为运动员在赛场上必须是全神贯注,任何一点干扰可能是很致命的”。杨扬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已收到“三八节”祝福,并为女性同胞送上寄语。
全国人大代表徐军:把“预防犯罪,保护女童”作为困境儿童帮扶重点
受访者供图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今年的两会上,徐军结合自己多年来的经验,针对困境儿童帮扶提出诸多建议。
调研中徐军发现,困境儿童因为爷爷奶奶年龄大、引导不力等原因,是最容易走向犯罪的群体。服务团针对孩子缺少引导和感情陪伴,徐军的服务团把“不让一个孩子犯罪”作为工作底线,重点在感情陪伴、心理疏导和劝学助学上下功夫,“孩子没有父母,我们来做他的父母”。
对此,徐军建议民政等部门进一步重视社区、村(居)儿童主任的选配和培训工作,充分发挥这一职位的作用。“给儿童主任加担子,定职责,从上到下,有设计,有管理,有监督,并进行严格考核和奖罚。督促儿童主任密切联系政府、家庭和学校,把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放在心中,挑在肩上,及时发现问题苗头,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化解问题。”
更多阅读《人大代表徐军:把“预防犯罪,保护女童”作为困境儿童帮扶重点》
全国人大代表庹庆明:犬只伤人的刑事责任应用具体的法律条文写入刑法修正案
近年来,我国犬只伤人事件时有发生。去年10月,四川崇州一小区大型犬咬伤女童事件引发公众关注。如何防范犬只伤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代表委员。
其中,全国人大代表庹庆明建议,犬只伤人的刑事责任应用具体的法律条文写入刑法修正案;全国政协委员刘木华建议,建立宠物饲养征信和积分制度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把宠物伤人等行为录入电子档案,同时完善宠物保护制度,监督饲主承担责任,不得遗弃、虐待宠物等。
更多阅读《两会热点|“狗咬人”怎么管?代表委员提出这些建议》
严惩网暴“按键伤人”,法律震慑与空间挤压双管齐下
今年的全国“两会”中,治理网络暴力又递交了一份新答卷。
据报道,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公权力要为受害者撑腰,网暴行为必须付出代价。报告显示,2023年,针对网络暴力“按键伤人”“按键杀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最高法会同最高检、公安部出台司法政策,严惩网暴恶意发起者、组织者及屡教不改者。审结网络诽谤公诉案件32件,判决有罪人数85人,同比分别增长10.3%、102.4%。
如今,网络暴力已成为不折不扣的社会公害。现实中,实施网络暴力的不法分子,通常躲在屏幕后面,网络证据转瞬即消散于“茫茫网海”,普通公民取证手段欠缺,难以固定保存证据,提起诉讼维护自身权益。
对此,去年9月25日,“两高”和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具有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轻生等严重后果,社会影响恶劣等五种情节的,适用公诉程序。
事实证明,司法机关直接“上阵”,更有利于严厉打击各种网络暴力行为。而刚性的法律条款、精准的司法政策,也还需要具体实践中坚持“严字当头”,为网暴受害者撑起法律保护伞。
当然,严惩网络“按键伤人”,还不能止步于此。一方面,立法、司法需要持续发力,对网暴的形式变化保持足够警觉,织密法律之网,让网暴黑手付出更为昂贵的违法代价。
另一方面,平台整治、警示教育等措施,还应快步跟上,不断挤压网络施暴者的生存空间,教育公众依法用网、遵规守法,共同营造一方更为纯净健康的网络空间。
更多阅读《严惩网暴“按键伤人”,法律震慑与空间挤压双管齐下|新京报快评》
编辑 马浩歌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