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手刹,推挡,松开手刹,啪——车像迅猛的豹子一样冲了出去。几十秒后,随着一侧轮胎蹭过“埋伏”在赛道上的三角台,这辆车迅速完成了腾飞、翻滚、旋转,直到车型被挤压变形,零件七零八碎地散落在地……
以上便是我们在赛车题材作品中常见的画面。
近年来,随着电影《飞驰人生1》《飞驰人生2》的陆续上映,这类作品所带来的平地起飞的速度感,钢铁破碎的失重感,以及自由奔跑的热血激情,都让懂或不懂赛车的观众为之欲罢不能。目前正在优酷热播的电视剧《飞驰人生热爱篇》,作为近年来剧集领域在赛车题材上的大胆尝试,收获了不俗热度与口碑。在这部28集的电视剧中,几乎每2-3集就会贡献一场令人血脉偾张的赛车戏。而这些赛车戏背后的“操盘手”杜自豪,也是电影《飞驰人生2》《四海》的动作指导。他和我们讲述的日常生活就是现实版的“速度与激情”。
《飞驰人生热爱篇》海报。
前期准备
勘察路面,用遥控车拍分镜设计
《飞驰人生热爱篇》开篇就展现了两场令人心潮澎湃的赛车戏:第一场,巴音布鲁克赛场,冲出悬崖受伤昏迷的张驰(王彦霖饰)意外穿越至五年前还不会开赛车的林臻东(胡先煦饰)身上,化身“驰臻东”完胜了另一位叫嚣的赛车手。第二场,“驰臻东”为逆天改命,以换雨胎的策略,帮助五年前的张驰在大雨中逆袭赢得了拉力积分赛冠军。
赛车,是《飞驰人生热爱篇》的绝对主角。而这些赛车戏背后的故事,则要追溯至2022年,杜自豪接到《飞驰人生热爱篇》的邀请。那时他已从事影视飞车特技行业十一年有余,曾参与《十二生肖》《误杀2》等多部影视作品飞车戏的拍摄。《飞驰人生热爱篇》也是他继摩托车动作电影《四海》后,第二次与韩寒所在的亭东影业合作。
通常在接到一部戏后,杜自豪首先会通读剧本,划分出其中所有的飞车戏,以及飞车戏涉及的角色特性、人物关系。比如《飞驰人生热爱篇》中车手张驰的风格是“野路子”,自由奔放;林臻东则是严谨的理论指导实践型。不同性格的车手,其使用的技术、开车效果也需有所不同。
而后杜自豪会带团队现场勘察美术指导前期选择的场景,判断其是否适合赛车。《飞驰人生热爱篇》里涉及多种不同赛道,例如以砂石路为代表的“巴音布鲁克”、西北荒漠赛道的“达喀尔”、穿越森林土路的“宁州站”,还有“魔鬼十几弯”的山间柏油公路等。不同道路会给观众带来截然不同的视觉感受。“比如铺装公路更多展现的是赛车竞速和车手对路线的把控;而像影视作品中展现比较多的砂石路面,画面效果就会有很多烟尘。不同赛道,车手驾控车的操作方法也有所不同,我们需要根据美术指导选择的场景来设计具体动作。”杜自豪表示。
剧集中的呈现,离不开幕后人员的敬业。
待“赛道”确认,真正的赛车动作设计开始了。杜自豪和团队会先出一版整体动作概念设计方案提报导演,然后再具体至每一场戏做分镜设计。赛车戏分镜设计大部分都是由遥控模型车“实拍”成样片——这种方法成本低、效果好。赛车戏具有可行性误差,前期需要动态呈现才能看出镜头衔接效果。
虽然已有大量赛车戏知识储备,但《飞驰人生热爱篇》开拍前杜自豪依旧咨询了许多国内现任专业拉力赛车手,收集了他们在实际比赛过程中真实遇到过的事件、驾驶赛车的习惯。比如,电影和剧版《飞驰人生》都曾提到张驰擅长的“斯堪的纳维亚钟摆”技术。很多观众或许以为,这是随便想出来的抽象名字,但实际上它就是一种来源于真实拉力赛的过弯方式,依靠重心转移的漂移,让车尾甩动起来实现转弯。比如,剧中有人恶意在赛道里放石头干扰比赛。这些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仅以上前期筹备工作,杜自豪就要持续两三个月。如果说《飞驰人生热爱篇》与过往的最大不同,便是该剧的赛车戏数量之庞大,几乎超过了大部分同题材作品。但杜自豪和导演达成共识,赛车戏的标准不能变:一个是真实,一个是场面效果要好。实际上,一些国内外赛车戏为了让观众感到震撼,也为降低前期拍摄难度,往往会采用后期特效或辅助技术呈现一些赛车根本无法完成的动作与画面。但杜自豪始终坚持;能实拍的,就不上绿幕;也不能拍赛车不存在、实现不了的。只有真实,才能让观众真正感受到赛车运动的魅力。
实拍揭秘
每辆车翻完后基本上成废铁
《飞驰人生热爱篇》中,张驰为了躲避一群羊导致赛车翻转了720度,职业生涯也就此画上句号。我们能在画面中清晰地看到赛车车头盖飞起,车身零部件四处横飞,玻璃破碎的声音震耳欲聋。
《飞驰人生热爱篇》中有不少翻车戏、撞车戏。每拍摄一场,杜自豪都要经历一番“心疼”。“赛车和民用车在性能、配置上千差万别。民用车无法拍出赛车的感觉。”因此《飞驰人生热爱篇》中所有赛车都是货真价实的中国拉力锦标赛级别赛车,并且是其中最高组别“S组”的赛车配置,一辆车造价至少上百万。一场躲羊翻车的戏虽然只有15秒,但杜自豪透露,实际上现场是翻了两次,用了两辆一模一样的赛车。“每辆车翻完之后,基本上就报废成‘废铁’了。”杜自豪坦言。
开篇的躲羊戏份,使用了两辆赛车。
由于《飞驰人生热爱篇》赛车戏多,车队多,车手角色也多,仅造价不菲的专业赛车就使用了20辆左右。为了保证这些“身价高”的赛车能“一条过”,特技团队往往会前期先购买一台车型、车辆大小相似,但价格更为便宜的民用车或道具车,进行赛车改装后作为“替身”先翻几遍。
比如一些赛车戏需要车抛得很高再翻滚,通常会让车开上一根管子焊接的三角台,用车底盘擦着杠出去。专业术语叫“呲杠”。而像《飞驰人生热爱篇》需要车翻滚的圈数很多,便改用三角斜坡,让车以更快速度开上去。角度不高,翻滚后带起来的土、草效果却更好。
但什么样的驾车速度、三角斜坡角度才能达到理想效果,都是需要“替身车”的牺牲以得到精准测试数据,“主角”才能隆重登场。“但即便是成本相对低的车,改装也不能偷工减料。毕竟它在测试中也要完成这么大的动作,我们也要保证替身车手的安全。”杜自豪坦言,因此观众看似剧中不过是叮咣撞了一些车,但其实每一场戏都投入真金白银,经过了精细的动作设计。
相较翻车戏,拉力赛的戏份相对报废率没有那么高,更多是一些轻微的擦碰和损耗,但这同样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杜自豪曾做过多年专业车手,他表示,常规拉力赛一场不过20多分钟,有时一天两场;而拍摄往往是一天几个小时,不断地、反复地跑。一场赛车戏最起码也要拍3-5天。因此《飞驰人生热爱篇》除了飞车特技团队、替身车手之外,还配备了七八个人的专业赛车维修组,随时对赛车发动机、轮胎、避震等进行维护。片场最常出现的就是工作人员漫长等待赛车维修,就像等待明星上场,急不得恼不得。有时车辆损坏太严重,剧组也只能启用备用车。通常一辆赛车都会准备两三辆备用车。“拉力赛车的任何一个配件都价值不菲,油耗都是百公里几十升。我觉得拍赛车戏就像在‘烧钱’一样。”杜自豪坦言。
保护措施
戏从“险”中生,专业装备不能马虎
最初涉足影视飞车特技行业时,杜自豪是从替身车手做起的——国内外赛车戏的远景、全景、翻车等“动作戏”,几乎都是由专业替身车手完成。
他犹记,早年在拍一场翻车戏时,团队做足了安全防护措施,大家也都非常有信心能拍好。但由于翻车同时杜自豪还要真正驾驶赛车,防爆油箱或因赛车速度太快,翻滚甩力太大,意外爆裂了。车子四轮朝天,车身突然开始起火。一开始只是微弱的火苗,杜自豪还坐在车内不紧不慢地解安全带,等待工作人员“解救”——翻车戏往往会导致车门或车体变形,难以自主逃脱。但突然杜自豪听到对讲机里有人喊:“车起火了!”车内温度也迅速飙升。杜自豪紧忙往外跑,飞车组也拼命破窗,终于在火势大起来之前有惊无险地逃脱了。
杜自豪坦言,早期大家拍赛车戏的经验相对较少,不像现在安全防护、车辆改装都变得非常专业,很多动作也会采用辅助设备拍摄。比如简单的漂移、甩尾,替身车手都可以直接完成,但涉及演员近景,特技团队就会在车轮下安装四组万向轮,让车可以滑动,然后再通过威亚去牵动车实现旋转。若要拍摄演员在翻车时的重力反应,特技团队则会启用一个俗称“烧烤架”的巨大装置,通过四个杆子调节架子高低,来改变车的重心,由人手动旋转架子实现车的360度旋转,就像“烤羊腿”一样连人带车转起来。
赛车内部同样大有乾坤。比如张驰躲羊翻车的戏,由于全部采用实拍,前期杜自豪在赛车里焊接了防滚架,让车在翻滚过程中不至于变形得非常严重。另外,赛车座椅也是专业的、有防护性的;赛车的安全带则是5点式甚至6点式(正常的家用车安全带是3点式),都可以将替身车手牢牢固定在车内。同时,替身车手除了佩戴专业头盔、护颈之外,还会增加一个外护颈,因为翻车会产生大幅度颠簸、翻滚以及离心力,正常人的颈椎是难以承受的。
赛车内部有各种专业保护措施。
即便是相对安全的平道拉力赛戏,提前熟悉赛道的过程也必不可少。替身车手会提前跑几遍,了解“赛道”长度、有多少道弯、每个弯的弯型是怎样的,并演练重点弯道拍摄时所需动作。杜自豪说,镜头里的赛车可能是缓慢通过,但实拍其实和常规拉力赛一样,车手要开100迈以上。“你听起来可能觉得没多快,民用车在高速上也要开到120迈,但高速是四个车道或八个车道,视野很开阔,大家又非常守规矩。而拉力赛车路段两边是树,是悬崖,是弯道,很多弯道还都是盲弯。不熟悉的话,你不知道这个弯道一把方向打进去角度开多大。尤其是砂石路面抓地力非常差。为了保证安全和生产力,我们必须花时间反复熟练和测试。”
职业选择
第一部作品是成龙电影《十二生肖》
1991年出生的杜自豪,从小酷爱摩托车。他对这类运动最初的了解一大部分都来源于好莱坞动作片、警匪片,尤其是《速度与激情》系列,“那些场面真的看起来非常刺激。”为了实现赛车梦,17岁的杜自豪便离家来到河北保定一家专业赛车队,成为了一名摩托车修理学徒工,主要工作是给赛车做保养、检查、维修。大半年时间后,师傅见他是真心喜爱赛车,便让他尝试驾驶。直到2009年底,杜自豪开始了职业赛车手生涯。
但烧钱的赛车行业,让杜自豪在仅跑了两年后,经济便开始拙襟见肘。机缘巧合,2011年他应邀到洪金宝国际影视特技培训基地开始担任影视特技飞车教练,第一部作品就是2011年成龙导演的电影《十二生肖》,他在片中担任特技替身,负责改装车、开车、翻车。几年间,杜自豪一步步从特技副手,到飞车指导,到后来整部飞车戏都交给他来拍。
杜自豪说,做赛车手更自由,更激进,可以在赛场上追求速度或者更漂亮的技术;但做影视动作指导必须要考虑镜头安排、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等诸多因素。早年间,替身车手驾驶的赛车或摩托车很多都是不专业的,就是一辆民用车,甚至一些剧组会用很破的车,但车手也必须在短时间内改装它、掌控它。比如普通民用车会自带abs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无法完成漂移动作。他们只能硬着头皮,考虑车的不同特性改装刹车,尽可能达到理想的抱死效果。
杜自豪坦言,早年间从事飞车特技行业的专业人士相对较少,剧组要么邀请港台地区的电影特技团队,要么学习好莱坞的拍摄手法,但制作周期和拍摄成本又跟不上,很多画面只能用绿布、LED等方式弥补。安全意识和制作流程也不够规范,有时一些翻车戏都不安装防滚架,甚至替身戴了一个普通摩托车头盔就去翻车了。更重要的是,一些影视作品最早更多只是用翻车、撞车,展现一种热闹刺激的场面。但随着这些年中国电影快速发展,赛车题材涌入,飞车戏逐渐形成了更为成熟、专业的拍摄流程,影视行业对动作特技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精准。
这两年,杜自豪身边很多朋友都在向他寻求进入影视特技行业的方法,其中有不少都是能力很强的职业赛车手。杜自豪也切身感受到中国影视行业在飞车戏上具备了更高的工业生产能力。“首先从赛车这个题材来说,由于这个运动门槛高、投入高,在国内也相对起步比较晚。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近些年能产出《飞驰人生》系列电影、《飞驰人生热爱篇》这样的好作品,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随着这类片子越来越被大众关注,赛车运动的普及度越来越高,我相信我们的影视拍摄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新京报记者 张赫
编辑 佟娜
校对 赵琳